【#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情怀》,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情怀
作者:金全录
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7期
金全录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语文学科中人文性愈来愈凸显。在我这些浅薄的思考中,恰逢培训学习,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肯定的认识。那就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要着力体现人文情怀和诗意底蕴。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情怀 体现
在我的心目中,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既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更要具有扎实的人文素养和美好的人文情怀,在求真求美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卓越,逐步达到人性的完
善与完美,人格的高尚与高贵。这诸多的感悟汇聚到一点,就是坚守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教育。
一.新课改新课标和新时代要求有人文情怀的语文
教育,在《说文》释义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同样,在西方的古代,“教育”(educ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养育、引出、发挥或发展,指通过教育(教养)活动引导儿童,使其固有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可见,没有当今人类社会的全球通信息化时代,没有一触即知的互联网,更没有互通有无的发达交通,在相对闭塞的古代,无论东方、西方,人类对“教育”的理解建立在一定的共识基础上。即在一定时间的引导下,使“子”“作善”从而成为“英才”,由此可见,“作善”并不是单一的使之成为知识的巨人,更在于内在的人文素养。
何谓“人文情怀”?我想借助教育界同人的一段话:“所谓人文情怀,是指人文主义情怀。人文主义既是一种哲学理论,也是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者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宽容、理解、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最为重要的原则。由此看来,人文情怀应该是尊重人、承认人、以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宽容、沟通为基础的情怀,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与关切。”
将“主义”化为“情怀”,用人生美好的境界,感性的情感,多元化的创造,积极的心态去引导、“作善”,这不就是实际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吗?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和空间里,沐浴着人文情怀的光辉,人格得到尊重,身心得到愉悦,智慧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完善,进而推己及人,影响社会,造福社会,使之成为“天下英才”。
二.语文源于生活,处处有人文情怀
1.“心存善念,润物无声”
一则寓言故事让我深思:不称职的医生会下十八层地狱,而不称职的老师会下十九层地狱。无论是“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还是“心存善念,润物无声”的办学理念,皆蕴含着人文主义情怀。“健康教育”被拓展为:身体健康、学习健康、心理健康以及人际关系健康,并且在“健康教育”的理念下引领师生共同健康发展。
教师的健康教育体现在何处呢?除了身体健康,教学健康外,学校特意在周一下午为教师开设了素养提升课程,吉他、愈加、钢琴、书法、读书、化妆等等,出乎意料的是,这不仅没有影响到老师们的正常教学工作,反而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激发了大家的热情。
2.在语文中体现普惠大多数学生的人文情怀教育
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人文情怀感染着每一位师生。徜徉在如此美丽的校园中,深思着,感受着,感动着,知识的果实,智慧的果实,人生的果实,还有老师们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一个“真实”的校长就是一座“真实”的学校。“教育人需要做什么?”回答如此简单率真:“教育就是做平凡事,做常规。”将常规做到极致就是特色,这其中包含了教育成功秘诀:简单和专注。是啊,坚持应该坚持的确实比创新更重要!
作为语文老师,多读书是毕生应该做的一件常事,一些名师信手拈来的古典诗词,深入浅出的教学理论,有趣大方的教态,原来,他们坚持平时做到有温度的阅读,不断侵润自己的人文情怀,增加文化底蕴,进而感染学生。反思自己,虽然闲暇时间也会看书,但确实是“我看书非读书”,看书的收获在哪里?看的书又用在了哪里?看书不透不精不走心,如何将自己的人文情怀落实到课堂中?
三.语文的价值目标体现人文情怀
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交际工具,高中语文教学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一名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着眼于优化整合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尝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将传统的“课堂—教师—书本”教学模式与在实际操作或情景模拟中获取经验、情感体验与锻炼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力争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因此,语文教学不应该是单调而枯燥的,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尝试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只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情境模式的创设有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而语文学科独有的综合性也为语文教学过程中各种情境模式的创设提供了契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一切机会为学生创设“语文化”的情境:公益活动、参观旅游、空间微博、激情辩论、历史还原、寻医问诊……,如此,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学生便能在“语文化”的生活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诗经﹒卫风﹒氓》一课时,我利用当地学生非常熟悉的民歌“洮州花儿”引入教学,自然带出主题“爱情”,然后利用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爱情,奠定本课教学的情感基础,如此便顺理成章的引入教学内容,保证整节课的教学都能沿着情感主线不断推进。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面对社会上诸多的关于教育的理解、阐释、流派、理念等纷繁噪杂的声音,至始至终,有一句话语仿佛天音一般回响在我的耳边: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里所说的人的发展,是指人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与终身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机会,让我对教育的认深刻了许多,此刻,回首来时路,在教育的茫茫星海中,我将乘帆远扬,长风破浪,怀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开辟属于自己的新航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7a9d274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