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必须朗读

2022-10-11 15:17: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教学必须朗读》,欢迎阅读!
朗读,语文教学,必须


语文教学必须朗读

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有的老师习惯把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解释分析上,把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在课堂上索然无味,即使学了多年的语文仍然是语文感悟力很差,口头表达力欠缺,文学欣赏力低下。产生如此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老师教得不卖力,学生学得不认真,而是教学方法不当。在课堂上,除了教师的繁琐分析,很难听到琅琅书声,严重偏离了新教材阅读教学的要求。



朗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古人非常重视朗读,从学龄开始,就反复不断的读,从各种启蒙读物一直读到四书五经。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后,老师讲解。而讲解过程中,始终伴随朗读。用这种被我们现代人轻视的阅读方法,造成了许多成就很高的文人泰斗。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重要方法就是朗读。他自己读《易经》也是韦编三绝;不知翻阅几千遍。多智的东方朔在《上武帝书》中说自己已诵四十四万言。白居易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诗,不遑寝息,以至口舌成疮。他们的好读精神令人惊讶,使他们才华横溢,流芳百世。



现代有建树的文人大家,同样也是经过一番苦读硬背才满腹经纶的。茅盾读《红楼梦》倒背如流。巴金曾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他的脑子里,郭沫若怀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可见,他们对读书是多么重视。



从古至今的事例无不证明,朗读具有其他手段无可代替的意义和作用。归结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点:



1、有助于培养语感,增强感悟能力

叶圣陶说过:至于文学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而训练语感的最佳方法首推朗读。反复朗读以至背诵,能让书面语的一切语言要素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系统的印象。读多了,印象就越来越深,最终这些语言要素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网络系统。当学生一遇到内在或外在的语言刺激时,就能凭着这个系统不假思索地分辨出词语的好坏、句子的正误、文气的滞畅、表达的优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感。很显然,学生对优秀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烂熟于心,就能形成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进而内化为一种语文素质,朗读并不是单纯的熟悉课文,它应该是声情并茂的。这样易使读者进入作品意境中,在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提高感悟能力,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笔酣墨饱,气象不凡,这样的好文章。如果不是声情并茂的朗读,只作翻译讲解,很难收到什么效果。只有反复的朗读涵咏,含英咀华,读出感情,读出气势,才能感悟其酣畅淋漓、浩荡磅礴的文笔气势。



2、有助于陶冶情操,唤起审美情趣

朗读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审美过程。读好的诗文会让我们沉浸在美的享受




中,或豪情万丈遐想尽扬,或心驰神往激动不已,或如痴如醉回味无穷。我们可以领略世界气象万千的风光,可以体会作者喜怒哀乐的情怀,可以抒发自己绵绵思古的幽情。



3、有助于提高口语能力和写作水平

如果我们能熟读古今优秀的诗文名篇,做到涵咏体味就能悟晓许多的情致意境和人生哲理。如果腹中藏诗一万卷,哪能不知话怎讲,一旦等你开口,连珠妙语就会争先恐后踊跃而出,自然出口成章。



朗读能提高口语能力,而它同书面表达的关系尤为密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学生正处于精力最旺盛,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多读一些多记一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读得多了,心中就有了文章。就如韩愈所言当其取之于心注之于手也,汩汩然来矣而现在有许多学生一提作文,就愁眉不展,叫苦不迭。究其原因,主要并不是缺乏生活素材。而是腹中无诗文。



我们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老师。都在想方法设法寻找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捷径,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语文素质的人才。但是不管如何,朗读是最基本、最有效、最实在的教学方法。不朗读无以积累语言材料,头脑中没有一定的语言信息想提高语文水平都将是一句空话。课堂上不闻书声琅琅,充塞的只是教师无休止的分析课文,那么,我们只能培养出缺乏丰厚文化底蕴的略通祖国语言文字的社会零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动听悦耳的琅琅书声充满我们的课堂,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召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7832cbe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