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华为“天才少年”给我们的启示等6篇(24页)》,欢迎阅读!
2021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华为“天才少年”
给我们的启示等6篇
目录:
1.他凭什么拿到201万年薪?对话天才少年的导师:张霁有一个最大特点
2.“天才少年”逆袭!二本出身,拒绝年薪360万的工作,独选华为!
3.“天才少年”是怎样炼成的? 4.华为“天才少年”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5.青园锐见|围观“天才少年”,不能只看年薪 6.“天才少年年薪201万”宝贵品质比高薪更值得珍视 正文:
他凭什么拿到201万年薪?对话天才少年的导师:张霁有一个最大特点 红星新闻
发布时间:08-0616:34成都商报社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两名毕业生获得华为“天才少年”职位引发关注。其中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毕业的张霁获得年薪201万、姚婷年薪156.5万。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霁表示选择华为是因为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其最艰难的时候加入也是希望能为华为做一点贡献。姚婷认为
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华为招聘部门最为契合,能够发挥所学,而一个人的成功是看他创造了多少价值,而不是拿156万年薪。
8月5日,天才少年张霁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周可接受了红星新闻的专访。周可透露,张霁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很好,对新知识有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而计算机专业正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博士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做到工程和学术的统一。
红星新闻:张霁同学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周可:张霁从事的是AI for system方向的研究。(红星新闻注:AI for system,系统人工智能 主要通过一些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技术来解决以前系统设计中的优化问题。)
红星新闻:与其他学生相比,张霁给您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是否有比较明显的特质?
周可:张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能力强。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求知的主动和创新的热忱,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张霁在这方面的表现是很突出的。 红星新闻:如何培养出优秀博士?您认为要想成为一名计算机方面的科研人才,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
周可:博士生的培养主要是对其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博士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做到工程和学术的统一。张霁等同学所在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是科技部2017年首批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跟企业界有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当然,有了好的科研平台,想要脱颖而出还要靠博士生自身的努力。
红星新闻:华科大在培养科技型人才方面有哪些规划?张霁和姚婷是个例还是代表学校的普遍水平?
周可:我们一般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在毕业的时候,本科生要具备模块开发能力,硕士生要具备系统开发能力,而博士生,则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具备学术创新能力。通俗地说,硕士生要能够运用已有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并开发一个系统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博士生要在硕士生能力的基础上,如果碰到已有的方法和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创造一种技术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对博士生的要求,当然,每个学生的能力也不一样,达到的程度也不一样。
红星新闻:在得知学生就业如何成功的时候,您的感受是什么? 周可:张霁能够获得天才少年的职位,是跟他长期的刻苦努力分不开的。
红星新闻:对于张霁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以及近期媒体报道,您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周可:华为天才少年的相关报道,从好的一方面来看,是激励学生们努力做好科研。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仅仅关注年薪是不够的。做科研是老老实实的工作,科研本身存在很多乐趣。我们国家现在科技逐步发展起来了,大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很旺盛,为科研提供了实际系统和实际数据,这是我们的幸运。现在各种报道铺天盖地,已经给这些学生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他们毕竟刚刚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后面的路还很长,希望媒体在关注他们成长的同时,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尤其不要以多少年薪为导向,这不好。华科大每年向华为输送300名人才,包括郭平、孟晚舟。
两名毕业生在网上爆红后,华中科技大学8月5日也回应了舆论关切。 在回答红星新闻记者提问时,华科大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夏松表示,2019年12月至今,华科大先后有三名学生左鹏飞、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这与学校与华为长期合作、相互支持有很大关系。“学校和企业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责任,教书育人是大学的职责,如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最优秀的人才,一直以来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夏松告诉红星新闻,华为等企业肩负民族产业振兴使命,需要源源不断补充创新人才,当然他们一定有遴选判断的标准,学生个人的素质
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所在学校及平台优势等应该都会考虑。我认为他们的入选正是国家、企业、学校以及个人能同频共振的结果,恰恰说明我们的培养是接地气的,深度对接企业需求。
此外,在腾讯新闻话题栏目《Q问》平台,夏松还介绍称,华中科技大学每年都要为华为输送300名左右毕业生,目前包括校友郭平(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在内的十多位校友担任了华为重要职务。据统计,截至目前华科大有超过1万名毕业生曾就职华为,当前在职数量为5700人左右,也推动了华为武研院落户武汉。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有多牛? 是“武汉·中国光谷”创新研究基地 已连续两年培养出最高档“天才少年”
红星新闻注意到,张霁出身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是研究中心计算机系统结构2016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周可教授。 拿到华为的offer后,张霁曾谈到自己求学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要因为当初了解到研究中心(当时的名字是国家实验室)周可老师和我希望研究的方向比较对口,而且对于湖北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实验室,在这里会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完善的科研平台…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了解到研究中心的各项高水平研究成果,知名度越来越高。”
张霁还说,研究中心对我最大的帮助是,无论从工作还是学习中给予了我非常大的支持和关怀。课题组则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和氛围,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包括出国参加各种会议,参加各种研讨会等,当项目遇到问题或者人手不足时,导师总会派遣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一起参与和谈论,加快科研进度。
据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系科技部2003年批准筹建的首批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经过16年的建设,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武汉·中国光谷”的创新研究基地。2017年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正式改名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红星新闻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了解到,去年,研究中心的毕业生左鹏飞博士同样拿到了最高档入选“天才少年”项目。
华科大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夏松告诉红星新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在存储方面的积累时间确实很长,而且也是比较公认的,在存储领域研究的比较深入的大型团队,所以跟BAT、华为浪潮等国内企业的合作非常深入。对于数据存储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后,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这就影响到了技术人才的争夺。所以学生培养不管是在哪个公司,只要他们具有高能力、高素质,都会很抢手。
夏松表示,天才少年接二连三涌现,除了同学们的勤奋努力外,和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的学风、三全育人、开拓创新的培养体系有很大关系。 红星新闻记者 袁野 卢燕飞 编辑 白兆鹏
“天才少年”逆袭!二本出身,拒绝年薪360万的工作,独选华为!
电商报
发布时间:08-0709:42万象大会年度获奖创作者,百家榜创作者
201万年薪,他是华为“天才少年”
刚毕业就年入百万,华为给“天才少年”张霁开出的薪资又一次让网友“酸”了。
在上大学之前,张霁的成绩顶多只能算中上等,跟学霸还差了点距离,与天才更加搭不上边。从鄂南高中毕业后,张霁考上了武昌理工学院,那时武昌理工学院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本院校,直到近几年才升为了二本。
当很多大一新生还懵懵懂懂,贪图大学生活的新鲜悠闲时,张霁就早早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考研,也制定了未来四年的规划,开始有序实施起来。
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空闲时去图书馆自习,大学期间,张霁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与同学们一致认证过的“超级学霸”。成为学霸,并不代表张霁变成了书呆子,他还获得过“校园十佳歌手”,是名副其实的麦霸。
大学毕业以后,张霁如愿进入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读研,面对身边那些本科毕业于名校的同学,他丝毫不怵,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为了在学术上有更多造诣,吸收更多前沿专业知识,张霁选择了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进入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成为了一名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博士生。
因为导师周可与腾讯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张霁4年的博士生涯,几乎都是在腾讯度过的。在腾讯实习期间,张霁一共获得了7项国内国际专利,研究成果获得了腾讯2016、2017年度杰出贡献奖,2019年度卓越运营奖。
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发出的光芒越亮,就越能吸引伯乐。
张霁几乎没有刻意去找工作,都是企业或者高校主动联系他,腾讯、IBM、阿里巴巴等公司都曾向他抛出过橄榄枝,最高的年薪超360万。张霁还是选择了华为。
从二本院校到华科博士生,张霁没有其他“天才少年”那样好的起点,而是一步一个阶梯往上爬,以勤奋为基石,才能站在与他们比肩的位置,甚至比他们更高,拿到了华为的最高档年薪。 无疑,张霁已经站在了同龄人中的最高点。
21世纪,人才最贵!
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
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曾表达过他的一些“人才观”:二战之后,德国和日本工业基础都被摧毁了。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口号“什么都没有了,只要人还在,就可以重整雄风”,没多少年德国就振兴了,所有房子都修复得跟过去一样,日本的经济也快速恢复。 哪怕失去了一切,唯一不能失去的,是人才。
在中美贸易的摩擦下,华为被卡着脖子制裁。2018年12月,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至今仍未恢复自由身。
2019年5月16日,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在未获得美国商务部许可的情况下,美国企业将无法向华为供应产品。
一年过去了,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再度变本加厉,要求使用美国芯片技术和设备的外国公司,要先获得美国的许可,才可以将芯片供应给华为和其关联企业。
在这种艰难的境况下,华为越发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任正非把这些“天才少年”比作泥鳅,具有钻活组织,激活队伍的作用。 他们将聚焦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目的就是为了不被别人轻易卡住脖子,而是要自己创造标准,拖着世界往前走。
当然,成为华为的“天才少年”,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经过7轮严格的选拔,包括:简历筛选、笔试、初次面试、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在其中任何一环掉链子,都会被淘汰出局。 华为对人才的重视,也体现到了各项业务中,截止2019年6月,华为拥有包括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还有15000人在从事基础研究,以及6万多产品研发人员。 与此同时,华为还与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家研究机构和公司合作,实施了7840个项目,已投资18亿美元,签署了对外付费的研发合作合同达1000多份。
对于华为来说,只要能吸纳和培养顶尖人才,付出年薪百万,投资十几亿美金,又算得了什么?这些都会在将来给予华为更高的回报。
天才们的格局
张霁拒绝360万的年薪,选择华为的201万,让很多人不解,毕竟,选择前者,每年多赚100多万,在深圳买房可以少奋斗好几年。 然而“天才少年”们的眼界,早已超越了金钱。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的“天才少年”左鹏飞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放弃了薪资比华为高40%的工作岗位。
他们选择华为,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它能提供一个与学术界保持交流的平台,也契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这非常重要。与学术界保持接触,就能够走在行业的前列,吸取养分,不断成长。
这两年来,996一直为人们所不齿,前段时间华为也陷入了996的舆论漩涡。张霁对此却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抱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996绝对不会是绊脚石。
从企业与民族的角度来看,落后就要挨打,而华为代表着中国高科技的未来,帮助华为渡过难关,也是在捍卫国家利益。
张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近华为在国外受到一些所谓‘制裁’,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所学所用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发挥出来,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有可能,咱就尽力帮助华为渡过一些难关。”
利己十分容易,难的是利他。当人的能力和境界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便不会一昧地予取予求,而是想着为他人和社会做点什么。 无论是“天才少年”们本身存在的价值,还是他们将会创造出来的价值,都远远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他们身上那些熠熠闪光的可贵品质,本身就已是无价之宝。 作者:周文君
“天才少年”是怎样炼成的? 2020年08月05日 01:54 新浪网
很多人比你还要努力,你有什么理由不上进? ——张霁
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任正非
8月3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今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其中,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其实,除了华为,还有诸多大企业向张霁伸出了橄榄枝,甚至开出高达360万元的年薪,相关话题还曾登上过新浪热搜榜。
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华为“天才少年”的工资都是按年度工资制度发放的,共有三档,最高年薪达201万元。目前,全球仅四人拿到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分别是钟钊(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秦通(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方向专业)、左鹏飞(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张霁(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 他们因何成为 华为“最高档”
努力就会成为行业的工匠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张霁与华为结下了缘分。“我认为华
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华为最为看重的。论文、专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体现,但华为不是一个唯论文、唯学校的公司。”
华为“天才少年”的招聘标准非常严格,一般需要经历7轮左右流程:简历筛选、笔试、初面、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表现不佳都有可能失败,难度非常大。
张霁是湖北通山人,1993年出生。他本科期间各门成绩一直在院系名列前茅,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获得全国ITAT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资格认证证书,成为老师与同学眼中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
“这其实夸张了。”张霁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影响特别大。那时,妈妈是幼儿园老师,爸爸是中学老师,自己是独生子,“爸妈特别尊重我的选择,让我长大后养成了有主见意识”。“无论什么事,做还是不做,爸爸妈妈都不会给我做决定。”张霁说,这个让自己独立思考的做法,一直影响到现在。 2016年,张霁成为一名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继续深造。
谈到放弃其他几家公司甚至其中一份年薪超过360万元的聘书,最终选择加入华为,张霁说他希望在华为最艰难的时候为
其做出一点贡献,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 有记者打趣地问张霁:“你和姚婷还有学长左鹏飞,都是学的计算机专业,是不是学计算机的人,拿高薪几率高些?”张霁说:“每一行只要努力了,都会成为这个行业的工匠。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才是最好的。” 张霁今年5月底已入职华为,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努力型选手,“既然选择远方,便风雨兼程”。拥有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他内心却很平静,“我并不是什么天才少年,除去天才少年光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他说,自己现在肩上责任和压力更大,要快速融入这个团队,不仅要把领导分配的事情做好,更要去思考今后该如何做好工作,不负众望。
张霁的座右铭是什么?他说:“很多人比你还要努力,你有什么理由不上进?” 用“自律诠释坚持”
去年12月,左鹏飞拿到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薪资最高档(182万-201万元人民币/年)。
他是湖北随州人,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级直博研究生,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内存系统和架构、存储系统和系统安全。
他在读博的5年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是早8时30分进入实验室,直到晚9时甚至10时才回寝室,堪称是用“自律诠释坚持”。
也正是如此的坚持,才让他在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10余篇高水平论文。其中两篇论文分别成为了华中科技大学历史上首篇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论文,实现了华中科技大学在这些领域中的零突破。
用左鹏飞自己的话就是:一个高水平的博士毕业生,需要是一个领域里首屈一指的专家,所有人提到这个领域都会想到你的名字。
而在临近毕业之际,华为也并不是唯一一家向左鹏飞抛出橄榄枝的企业。实际上,他投的腾讯、阿里和深信服都向他发放了聘书,其中还不乏开出税后收入高出华为40%的企业。 但左鹏飞最终还是选择了华为云的存储预研部门:去华为不是因为薪资高,而是综合考虑的结果,华为提供了方向更契合的岗位,也能让自己保持与学术界的接触。 无时无刻不在给自己充电
姚婷也是华科入围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人才之一。 她是湖南益阳人,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直博五年级。读博
期间,她在各种顶级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论文。
微信公众号“量子位”称,与左鹏飞和张霁相比,姚婷的特点是始终在各个小环境做到优秀,再随着环境的改变提升自己。 从她本科的历程中便能体味一二:参加辩论队、中英文演讲,担任外联部副部长,辅修第二专业英语对外翻译,支教,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等等…… 在读博期间,她也敢于挑战自己的短板,抓住各种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 可以说,姚婷是无时无刻不在给自己充电。 全球“海选”人才 任正非早有打算
“天才少年”是任正非于去年6月发起的用顶级薪酬招揽顶尖人才项目,他曾在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提及:今年(2019年)将从全世界招进20至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至300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任正非还表示:公司每个体系都要调整到冲锋状态,不要有条条框框,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英勇作战,努力向前冲。
华为公司未来要拖着这个世界向前走,自己创造标准,只要能做成世界最先进,那我们就是标准,别人都会向我们靠拢。 全球“海选”优秀人才,华为早有打算。任正非5月26日接受央视的采访被问到人才储备的问题,他就提到了全世界网罗优秀人才。此外,任正非还特意举例,如在英国建芯片厂,从德国招博士。“还可在新西伯利亚大学把世界计算机竞赛冠军,用五六倍工资招进来。我们在俄罗斯提高了工资待遇,很多博士科学家争着来我们这工作。”
任正非此前接受采访时透露,华为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6000多名专注于基础研究的专家,以及超过6万名工程师。
据了解,2018年年报显示,华为目前共有18.8万员工,2018年研发费用支出1015亿元,占全年收入的14.1%,同比增长13.2%。2018年研发人员8万多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45%。而2018年,华为雇员费用为1124亿元,推算后平均年薪接近60万元。
华为此次公布的2019届顶尖学生的年薪中,共分为三个区间,最高的为182万-201万元,其次为140.5万-156.5万元,最低的是89.6万-100.8万元。最低年薪也高于平均年薪近30万元。
从中也不难看出,华为的求贤若渴。
本版文 综合《中国青年报》《每日经济新闻》《长江日报》、量子位、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华为“天才少年”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海报新闻 2020-08-05 20:18:00
海报评论员 熊苗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日,华为“天才少年”张霁以201万元的年薪上了热搜。其实,此“少年”并不是真少年,已经27岁,是今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
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张霁是华为第二批“天才少年”入选者之一,在目前已经公布的名单中,还有同样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左鹏飞、姚婷,以及两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书院计算机试验班本科生丁聪、张子杰。
虽然张霁的“幸运”让绝大多数人艳羡不已,但其给予我们的冲击绝不仅仅是年薪“201万”这个滚烫的数字。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多年前他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当时整个互联网行业还处于低谷状态,但自己依然选择了喜欢的专业。求职时,他也没有选择其他企业开出的
300万甚至更高的年薪,而是选择了和自己研究方向匹配的华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选择喜欢的专业,做想做的事,这应该是张霁的肺腑之言,也是张霁的底色。
张霁的选择也很容易让人想到今年引发讨论的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钟芳蓉。这个曾是留守儿童的女生考出了好成绩,出于兴趣爱好,最终选择了外界眼中“冷门”又“不赚钱”的专业,让不少网友感到疑惑不解。事实上,一味以所谓“冷门”“热门”划分专业,显然是不科学的。时代在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今天的“热门”可能就是明天的“冷门”专业;即使热度够持久,也可能因为太多人选择、专业盲目扩张而人才饱和,最终反而不利于求职就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喜欢,才能激发奋斗的“小宇宙”;自己喜欢的专业,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永远是真正的“热门”专业。
时代在变,人才的维度也正在不断被拓宽。从李佳琦以特殊人才身份落户上海,到“90后”快递小哥获评杭州高层次人才,到华为“天才少年”张霁,再到未来的考古人才钟芳蓉……但无论何时,人才的精神内核都不会变,那就是孜孜不倦追求极致卓越。只要足够专注,足够努力,不论是身处哪一行,都有机会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这也是华为“天才少年”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青园锐见|围观“天才少年”,不能只看年薪
这几天,华为又一次刷屏了。
去年,任正非曾表示,要实施一项从全世界招募顶尖人才的“天才少年”计划,给出的薪资也是顶级的。最近,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了该计划,分别获得年薪201万、156万。据了解,目前全球仅4人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 刚刚走出校门就获得上百万的年薪,这样的新闻自然引人关注,也让许多高校毕业生羡慕不已,有些网友就直言自己“酸了”。不过,可能更让人感到“酸”的是,“天才少年”计划并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以张霁为例,他在之前还曾收到一份其他公司年薪超过360万的offer。因为“希望在华为最艰难的时候做出一点贡献,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他才最终选择加入华为。学习成绩拔尖,还有自己的想法和抱负,这让人不禁感叹:为啥“别人家的孩子”就能这么优秀!
“天才少年”的光环很耀眼,但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他们的选拔标准也是非常严格的,一般需要经过7轮选拔。从初步沟通到简历筛选,再到高层及专家的面试,每个环节都存在众多挑战,难度可以说非常大。从这一点上讲,没有真正的实力,是不可能“过五关斩六将”,开启“天才少年”之路的。成功总是与努力相伴,命运总是垂
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与其“羡慕嫉妒恨”这些“天才少年”,不如好好想想在他们的荣誉和鲜花背后,有多少努力和艰辛。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给出优越的物质待遇,不让“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这是吸引人才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但衡量人才的价值,却不能仅仅靠这么单薄的一个标准。
“天才少年”固然可以激励更多人向往科研、做好科研,可如果大家关注的只有年薪,恐怕就误解了这个计划的初衷。就如张霁的导师所言,做科研是老老实实的工作,科研本身也存在很多乐趣。前一段时间,留守女孩钟芳蓉考进北大,选择考古专业,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有人不理解她为何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钱途”不被看好的专业,其实更加让人费解的反而是这种“不理解”——遵循自己的内心,追逐由来已久的热爱与向往,不断遇见更优秀的自己,难道不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吗?
年薪有限,热爱无限。一个人人生成就的大小,不需要也不可能只靠高额的收入来体现。爱你所爱,无问西东,多一份超然和洒脱,多一份干劲和执着,用智慧和汗水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美好,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天才少年”。 (张博)
“天才少年年薪201万”宝贵品质比高薪更值得珍视 2020年08月05日 10:27 来源:东方网 杨朝清
近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今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其中张霁拿到了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8月4日《长江日报》) 出身名校、具有高学历的博士标签、拿着许多同龄人难以企及的高薪,在一个财富时代里,“天才少年” 迎合了公众关于“知识精英”的所有想象。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过渡的当下,“读书改变命运”的显示度下降、周期性延长、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增多,许多大学毕业生哪怕是博士也难以立竿见影改善生存生态; “天才少年”却可以迅速地完成财富积累和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难免会成为不少人嫉妒羡慕恨的对象。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现代社会,企业会考虑用人成本和收益,求职者也会考虑薪酬待遇、发展空间和企业文化。作为国际知名企业,华为公司愿意在“天才少年”上不吝投入,显然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让优质人才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不让他们为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愁,解决他们的“有后顾之忧”,有助于让创新型、个性化人才轻装上阵。
宁可拿华为201万的年薪,拒绝了别的企业年薪高达360万元的工作机会,张霁“希望在华为最艰难的时候为其作出一点贡献,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在这位“天才少年”眼中,价
值实现不仅体现在高薪上,更要体现在为“中华可为”奋进、用科技报国强国,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
在屏幕前风光无限的“天才少年”,他们在背后的努力、付出和牺牲却很少为外人知道。本科就读于武昌理工学院的张霁,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梦想奋进;姚婷打破了“女生不适合读工科”的傲慢与偏见,也打破了公众对“女博士”诸多刻板印象……每个“天才少年”的成长故事,都是一个励志样本。
为了取得出色的科研成果,他们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为了开拓国际化视野,他们努力争取到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学习交流的机会;当许多年轻人喜欢热闹和娱乐的时候,他们甘坐冷板凳。“天才少年”并不是说天赋异禀,而是他们经过痛苦的破茧成蝶,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型人才。
在平凡的世界里,有少数人始终心无旁骛,脚踏实地跨越通向成功的阶梯。为了在这个社会找到合适的位置、为了找到更加契合自己的价值实现的通道,他们用严格的自律、不懈的坚持和发自心底的热爱,让自己成为专业领域难以被替代的稀缺人才。与数以百万计的高薪相比,他们身上所拥有的宝贵品质,更值得珍视,更值得年轻人学习。
(责任编辑:邓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761a25aa1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