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清明节与寒食节有什么关系》,欢迎阅读!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清明节与寒食节有什么关系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清明节与寒食节有什么关系
清明本来是一个节气,隋唐以前,农历三月间带有祭祀意味的节日,其实是
上巳和寒食。上巳就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三。一般在上巳这天去河边举行袚禊仪式,即在水里洗澡,驱除旧的一年里的秽气。《论语》所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实说的就是这个事情。到后来,就不去洗澡了,而是在河边聚会,也就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除了袚禊之外,上巳还有招魂的习俗,即在野外召唤祖先和亲人的魂魄。
寒食传说和介子推有关,说介子推不受禄,带着母亲逃到绵山,晋文公去找
没找到,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结果把介子推和他母亲一起烧死。晋文公大为后悔,于是在这天不举火,纪年介子推。——这当然是民间传说,不是真的。《左传》中仅仅记载了介子推不受禄的故事,说他“隐而死”,没说被烧死的。
事实上,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寒食节的由来是先民“换火”习俗的遗留。上
古时期,为了驱除野兽、照明取暖,火塘中的火是从不熄灭的。——但不是说永远不熄灭,到了每年三月,就要熄灭旧火,重新点燃新火,以驱除旧年灾秽,除旧布新。寒食节不举火,就是这一习俗的遗留。
所以,三月里就有了三个节日,一个是具有天文历法意义的清明,一个是上
巳,一个是寒食,这三个日子相隔得非常近。众所周知,寒食是清明前一天,而上巳是三月三,和清明一般也就相差几天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连着有三个和祭祀有关的日子,(上巳袚禊、招魂,寒食祭奠介子推,而二十四节气在古代都是祭祀的日子),那这么一来,这三个日子逐渐演变,就合而为一了,上巳日最早消失,到唐朝时就只有寒食和清明了。
唐朝时,家家都在寒食和清明这两天去扫墓,然后顺便在野外踏青,拿了祭
奠先人的饭食,在坟前就地举行野餐,兴高采烈。这事情唐高宗就看不下去了,说你们去扫墓,那是祭奠祖先,是肃穆沉痛的事情,你们怎么还能兴高采烈的举行野餐寻欢作乐呢?还是在坟前。以后再不许在寒食清明去上坟了。(“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
从唐高宗的这个诏书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么两件事情:1、寒食扫墓,在唐
代已经蔚为风俗,全社会都会在这天去扫墓。2、这个风俗形成不久,没有理论依据,所以皇帝会下诏禁止。
然而一个风俗已经形成,一道行政命令哪里能禁得了。所以大家该上坟还去
上坟,该野餐还去野餐。直到唐玄宗时,看看实在没办法了,于是顺应大势,又发了一道诏书,说:寒食节上坟这事啊,理论上是没有依据的。但近代以来大家都这么搞,已经在社会上形成风俗了。这也是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嘛。所以我允许大家去扫墓。但要记住,上完坟后,把祭祀的食品拿到别的地方再去吃掉,不许在坟前就兴高采烈的搞野餐。(“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为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用拜扫礼于茔南门奠祭。撤馔讫,泣辞,食余于他所,不得作乐。仍编入礼典,永为常式。”)
因为寒食和清明相连,所以唐朝人扫墓活动既在寒食扫,也在清明扫。看唐
人写寒食和清明的诗,都有提到扫墓的。
再到后来,寒食这个节日也消失了,扫墓的功能就全部放到清明节一天了。 寒食节介绍: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
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知道后来改为清明节。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
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违禁词已过滤,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焚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于是,“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被当做重大的节日。唐朝时期也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久而久之,人们便讲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
清明节介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7508306f6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