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022-09-02 10:01: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欢迎阅读!
杜甫,事迹,平和,主要
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因曾居住在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所以从前人们叫他做杜少陵。他生在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死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终年五十九岁。

他处在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剧烈时代。由于隋朝末年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唐朝开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基础,在政治经济上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才出现了初唐和盛唐的经济较为繁荣、政治比较开明的局面,以人口来说,开元二十八年已达到四千八百多万,超过了隋朝。又如陇右养马,开元元年只二十四万匹,开元十三年就增加了一倍左右,杜诗所谓“当时四十万匹马”(《天育骠骑歌》)便是。物价低廉,贞观四年米每斗三、四钱,开元十三年东都米斗十钱,青齐米斗五钱,较之其后每斗千钱以上甚至数万钱得简直无法比较。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开明也必然促进文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是不能解决的根本矛盾,这就注定了较为繁荣、开明的局面只能是短暂的,甚或是表面的,而长期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趋向却是衰微和混乱。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就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当时政治日益败坏,封建最高集团日益腐化,唐玄宗、杨贵妃姊妹、李林甫、杨国忠等都是十分骄奢淫逸,使人民租税负担日益加重,社会矛盾更行激化。到了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便发生了安史之乱,社会生产大遭破坏,人民被杀戮和由于饥饿、流离失所而死的难计其数。经过八年,安史之乱虽然最后被平定,唐朝的统治还继续维持了一百五十年左右,但在大乱期中,国事紊乱如麻,民生活十分痛苦。而且乱定以后,优势吐蕃、回纥的侵扰,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这些在杜甫的诗中都有比较深刻地反映。他对国事很关心,对人民表示了一定的同情。当然,他的关心国事和同情人民,都是从维护封建朝廷和封建统治出发的。还有,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社会虽然比较安定,但封建统治的开明毕竟是非常有限的,作为封建士大夫阶级成员之一的杜甫也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他的诗中常常有加以美化的地方。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诗歌成就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书法成就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法家了。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杜甫著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72b9019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