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为接吻找个理由-我总想找个理由回到相遇的前头》,欢迎阅读!
为接吻找个理由:我总想找个理由回到相遇的前
头
人为什么接吻?如果某人在进行这样一项美妙的活动的时候还在思考这个问题,那这个人一定是个吻学家。不过,确实有些吻学家们发现,这项美妙的运动并不是它看上去那样简单。
10%的人不接吻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吻”感兴趣。比如,南非的聪加人(Tsonga)在上世纪30年代第一次看见白人在实践这项运动的时候惊奇地喊道:“看啊!这些人!他们在吃对方的口水!”人类学家进一步的研究指出,大约占世界总人口10%的种族,并不知道“吻”为何物。
来自母亲的记忆
一部分吻学家便提出,吻是一种后天行为――是学习来的。当我们还没有长牙的时候,妈妈把食物嚼碎,用嘴喂给我们。于是我们便将这嘴唇的接触跟摆脱饥饿的愉悦联系在一起,即使我们可以独立咀嚼仍不能忘怀。这种说法颇得弗洛伊德真传。不过这一解释疑点甚多,比如“妈妈的吻”显然与另
第 1 页 共 3 页
一种吻相差甚远。何况,这也不能解释为何那10%的人没有吻这个概念。
还有的吻学家则试图从生理学的角度揭示吻的实质。他们发现,吻很可能与嗅觉有关(汉语中“吻”和“闻”本来就是同音)。人们早就发现,嗅觉在除了人之外的很多动物的社交行为中,特别是繁殖行为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气味划分地盘,判断对方是否发情,甚至挑选配偶。
寻找不同者
动物体内有一组叫做MHC的基因,也就是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两个具有相近的MHC的个体之间做器官移植,比较容易成功;反之就不容易成功。血缘关系越远,MHC差异越大。
相比于大部分动物,人类的负责嗅觉的大脑部分由于被负责智能的部分的挤压而变得很小,这使得人的嗅觉变得十分迟钝。我们假想这样一个场景,两个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原始人:一男一女。两人眉目传情,有些放电,他们张大鼻孔,试图寻找对方MHC的信息。但是两个人都捂着厚厚的毛皮大衣,这使得他们只闻见了熊皮和鹿皮的气息。他们越来越靠近,把鼻子凑近了对方唯一裸露在外的面部,而面部最大的气味来源,就是口。两个人距离越来越近,一项伟大的运动诞生了!
爱斯基摩之吻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702e143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