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缘何“对仗不工”》,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缘何“对仗不工”
作者:周鎏云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年第09期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这是季羡林先生的名篇《清塘荷韵》中的一段文字。很奇怪,“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从格律上看,无论是平仄还是词性这两句诗都对得极为工整。上联“池花对影落”属五言三仄尾,在《全唐诗》中,五言三仄尾约占五言诗总数的百分之七,非为罕见;联内“花、影”“鸟、声”,平仄相对,符合“逢双必反”原则;上下联二、四字平仄皆相对,第五字“落”“飞”平起仄收,均符合对仗要求。从词性上分析,“池”“沙”,“花”“鸟”,“对影”“带声”,“落”“飞”,词性、结构对应皆一目了然,用词上也不能说不工。我们一般说工与不工,无非是指音律是否相对、词性是否基本相同。但季老却认为这两句诗对仗不工。
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季老所述“此联‘不工’”大致有两种理解:一是上句營造的是宁静的禅意境界,而下句动态感过强,破坏了上下句整体意境之美;二是“沙鸟”句的动态意境与上文赏荷的寂静空灵意境不合。
我觉得从意境上探讨这两句诗“对仗不工”理解的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季老在说完“对仗不工”后,紧接着就说:“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此处“对仗不工”当指意境而非格律。
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乃至“以声显静”均为诗中极为常见的写景手法,“沙鸟带声飞”亦可理解为这便是诗人要营造“宁静”而特意采用的以动衬静的手法,所以动态与静态意境不匹配的解释似有牵强。
此外,季老应是借荷来传达自己对生命密码的某些领悟,文旨关键词当为“生命与品质的境界”:“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瘦。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飞,最后一接触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这段文字正是“池花对影落”的散文式书写。莲,于寂静中不事喧哗、坦然开落。生而为花,芬芳与美丽并不需要生命之外的青睐与赞叹,就这样静静地开,静静地落,芬芳与美丽是自我生命的内在品质与内在需求。这是怎样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生命境界!又是怎样一种淡泊、高洁、内敛的品质!“池花”句的境界是宁静而阔大的,凝聚着生命的品质。因此,从禅意上来探讨此联是否工整亦为不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6dc8f8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