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美学视角探讨英文诗歌的翻译审美

2023-06-20 17:00: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翻译美学视角探讨英文诗歌的翻译审美》,欢迎阅读!
翻译,英文,美学,视角,审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翻译美学视角探讨英文诗歌的翻译审美

作者:杨旭霞

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06

【摘要】翻译美学是一种将翻译视为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共同参与的一项自觉地的审美活动。翻译审美的客体即翻译原文。而翻译的审美主体即译者,一方面受制于审美客体的直观可译性,同时又要具备等主观能动性,主客观的高度融合才能创作出与原文美学效果相近的译本。在众多翻译文本中,诗歌是典型的代表。 【关键词】翻译美学 英文诗歌 版本比对 审美体验 一、引言

翻译作为一种艺术活动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美学对翻译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The stolen child》的两个翻译版本,简要研究翻译美学与文学歌翻译的关系,探讨翻译美学的不同理解对文学审美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本文选择了《The stolen child》的两个译本进行比对,一个是艾梅翻译的《被偷走的孩子》;另一个版本是周英雄版本的《被拐走的孩子》。(关于题目的翻译,将放于内容分析比对之后)。两种版本有很多地方的不同,如果逐字逐句去对比意义并不大,所以笔者挑选了六处对于诗歌意义会产生不同理解的句子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 二、诗文内容的翻译比对探究

1. fairy vats/faery vats. 诗歌中有一句“There we’ve hid our fairy vats”。艾梅将“fairy vats”译成魔桶,而周英雄的版本中翻译成仙篮“fairy vats”出现在诗歌第一节,通过对“fairy vats”描述为小孩及读者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不同于我们平时生活的世界。“Fairy”这个词在英语中作名词有仙女的意思,作为形容词它的意思是魔法、妖法所以这里艾梅将“fairy vats ”翻译成魔桶也并非不可以。当你翻译的诗歌和诗人的原文有所偏差的时候,可能影响整篇文章的意思,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 world’s more full of weeping than you can understand. 这句话在全诗之中出现了三次,出现频率如此之高是因为它是仙女呼唤孩子来这个世界的话语。叶芝原文是“For the world’s more full of weeping than you can understand.”艾梅将这句翻译为这世界哭声太多,可你不懂。周英雄的翻译是世上哭声遍地,你无从了解。因为全诗都是仙女试图让孩子安心来到这个世界的一种尝试。因此,翻译者在此不仅要考虑到美学意境的用词,还要注意受众心理的角度,此处呼唤的语气应该更具有煽动性和说服力才更加符合原文作者的心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trouble is anxious in this sleep. 叶芝诗原文是“While the world is full of troublesand is anxious in this sleep”,艾梅的翻译是然而这世界充满了烦恼,睡梦中也挤满了无尽的焦虑周英雄的翻译是然而世上烦恼充斥,睡眠中仍不免焦虑。对这一句的理解要结合第二点谈到“For the world’s more full of weeping than you can understand.”前文分析过,翻译为孩子们不懂为更佳,因为这样更能反映他们已经意识到麻烦,可却找不到答案和解决方法的心理,所以“anxious in this sleep”翻译为睡梦中也挤满了无尽的焦虑会比较好,且此处的挤满是点睛之笔。

4. The solemn-eyes. solemn的本意是庄严,因此艾梅将“The solemn-eyed”翻译为那个眼神庄严的孩子,周英雄翻译成这个眼神凝重的孩子。诗中原文是“A way with us he’s going the solemn-eyed”,意思为那个要和我们一同离去的孩子,在对孩子的眼神形容上,艾梅使用了solemn的原意庄严远不及周英雄所译出的眼神凝重。庄严于此处并不恰当,审美特征不明显,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主题。

5. Sing peace into his breast. 诗原文“the kettle on the hob sing peace into his breast”,艾梅的翻译是水壶在火炉上的低唱,那些曾安抚他心灵的歌谣;周英雄的翻译是炉架上的水壶把谧静唱入他胸膛。周英雄的翻译明显更具审美意境。由此可见,审美对象(原文作品本身)与审美主体(翻译作者)之间,存在一种可以相互渗透的关系。 三、诗文标题翻译比对

论文最开始提到过,在讨论完诗文的正文内容后再讨论题目的翻译更为合适,更易贴近诗文主题。“stolen”通常我们都认为时被偷走的意思,因此会艾梅的题目《被偷走的孩子》更为精准和规矩;但从翻译美学的审美角度来看,周英雄的《被拐走的孩子》的翻译则更为贴切。因为当你读完整首诗,了解大意后,真的会认为孩子是在被迫的情况下追随仙女离开尘世的吗?仙女使用的手段是一方面指出尘世间充斥烦恼,另一方面展现给孩子看另一个世界的美好。最终孩子选择和仙女手牵手,并不是被迫的结果。 四、总结

两首译本如果细细的对比起来,还会有很多细微的不同,但并不影响整篇诗歌的基调。当阅读完这首诗后,其实诗文的本意是在试图描写一个离开尘世的故事。在每个人心中离开尘世的途径和意义各不相同,因此我们所拥有的选择权也大相径庭。但相似的是,每个人生活在尘世的喧嚣中总会有迷失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诱惑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好,让这些美好成为我们选择留在尘世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威廉.巴特勒.葉芝著.艾梅译.苇间风[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65ec57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