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大学生中的网络道德伦理问题探究》,欢迎阅读!
有关大学生中的网络道德伦理问题探究
刘勇 周口师范学院
摘要:对大学生群体应用互联网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培养的大问题,是事关我国在21世纪后半叶能否完成既定目标的大问题, 是事关我国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调查,结合当前社会网络世界出现的道德伦理问题,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伟大志向出发总结合适的引导学生绿色用网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 伦理道德 伦理自律
一、伦理道德:
道德是指个体品行,是个人的主观修养和操守, 是主观法;伦理是指客观的关系,更多是指客观、团体的意味,是客观法。网络伦理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显示出的新型道德关系,表现为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对人和各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
二、网络交往引发的大学生的伦理问题:
第一,网络交往的沉溺性导致大学生的性格异化。所谓网络沉溺是由于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模式和极度的趣味性,例如收发邮件、网络游戏、聊天室聊天等等,使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极强的依赖感,从而降低对其他事情的兴趣。①大学生面临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对社会的好奇与恐惧是一种正常现象。互联网作为社会现实信息的反映,极大的激发了青年学生去寻找与自己产生共鸣的东西,或者是用虚拟的网络麻痹自己以此来逃避残酷的现实。
第二,网络交往的开放性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淡化和道德意识弱化。互联网浩如烟海的信息量为大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同时信息的多元化也导致了不良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和精神垃圾充斥其中,造成信息污染和精神家园的破坏。
第三,网络文化霸权造成的冲击。所谓网络文化霸权就是一种文化比其他文化得到更多的传播,从而取得了更多的关注,从而产生对他种文化继承者传统观念和信仰的强大冲击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亚太、拉美甚至非洲地区互联网用户都在飞速增加。可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心仍然以英语国家为中心,其强势地位依然不可消除。大学生在长期的网上冲浪过程中,势必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在潜意识中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产生认同感,客观上进行了一次无形中的洗脑。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产生:
第一, 色情暴力网站侵蚀大学生的灵魂。
网络在方便人们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给相当一部分人群带来了无法避免的道德的考验。借助于互联网监管的漏洞,一些不法分子为获取利润进行色情暴力的宣传,大学生作为接触互联网的高频人群,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这些污浊。色情暴力给涉世未深的青年学生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迷茫,长期接触这些东西,会导致青年学生斗志的丧失,一着不慎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可怕后果。 第二, 网络的虚拟导致虚拟化人格的产生。
在互联网上,人们之间都不是以真面目见面,每个人的面前都戴着一面薄纱,接触的信息也有相当一部分具有甜美的欺骗性。在这么一个虚拟的世界,为了某一个小小的利益,大
家都在互相模仿、相互欺骗。青年学生也不例外,同时又由于作为高知识分子,他们的模仿能力并不差。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两个“我”,网络中的“我”是一个迷失的“我”,一个性格扭曲的虚拟的“我”。②
第三,网络空间的“一次性”人际关系。
从人际关系上来看,“一次性”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谩骂欺骗无礼等粗鲁行为。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上面,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很容易实现“见面”,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面具进行交往。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做事情容易冲动,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尽管对于某些事情心里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但是由于在虚拟的空间,一次接触之后便又“各奔天涯”,对于自己当前的言行,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难免有放纵感情的机会。所以,对于有些问题有些言论,稍不顺心则粗鲁谩骂。此外,“一次性”的人际关系还容易产生欺骗性犯罪等违法行为。近年来网络诈骗等高技术犯罪的比例有所上升,加大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也是预防此类犯罪的一个方面。
四、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解决办法:
第一, 建立道德监控机制,健全网络道德规范。
全社会的法制和道德素养关系互联网环境建设。积极开展网络伦理道德的宣传教育,加大对网络行为的监管力度。我国政府积极鼓励各类媒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积极推动把互联网法制和网络道德教育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内容。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青年组织、妇女组织等在提高全民网络素养中的作用,鼓励相关组织开展有利于普及互联网知识和正确使用网络的公益活动。③
第二, 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建设,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伦理体系。
⑴积极打造高质量的中文网站。语言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民族的标志。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因此,我们要在目前中文网络建设滞后的现状,立足于建设有影响的中文网站,例如可以尝试采取用中文开发互联网信息资源,极力打破英语在我国国内的垄断地位。
⑵构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过滤网站。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其他各方面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西方一些垃圾信息和颓废观念传入了我国。在互联网这个国际化的开放平台,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我们势必要做好预防和管理工作。④建立过滤网站或过滤平台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过滤,是对我国青年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的必要措施,力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应有的贡献。 第三,加强涉网法律问题研究,尽快完善网络行业法规制度。
近年来,网络犯罪呈现智能化、高危化的同时,又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青年人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立法部门要基于此种情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1997年12月11日我国公安部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方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宣传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等信息,不得从事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以及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⑤等等,要求广大网民做一个文化素质高、人生价值高的的社会主义好网民。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网络的高频率使用群体、网络推广群体及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否合理利用网络、能否严于律己、遵守网络伦理道德,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个人的健康成长。虚拟的世界不是一个理想的寄托,也不是放纵自我的理想场合,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自身本领才能更好的投身社会建设的队伍。
【1】苏醒 齐齐哈尔大学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伦理困境探析》. 中国期刊资源网 【2】网络伦理的若干视点 . 中国报刊杂志大全
【3】2010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
【4】王凯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http://wenku.baidu.com/view/2b545a165f0e7cd184253643.html
【5】1997年12月11日 公安部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61d203110661ed9ad51f3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