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语授受动词的教学》,欢迎阅读!
日语授受动词的教学
作者:徐 捷
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10期
徐 捷
【摘 要】 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的文化思维、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一门语言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授受关系通过含义微妙、用法复杂的授受动词来表达各种授受关系,是日语中最难掌握的语法体系之一。而在汉语当中没有和日语的授受动词相对应的表现形式,所以授受动词的正确使用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
【关键词】 接受关系 日本文化 恩惠意识 内外意识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作用。大部分文化通过语言传播,文化模式也反映在语言上。语言对使用语言的国家、民族都有影响,同时也受其国家、民族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习语言的人必须学习对象语言中存在的文化知识。
日语授受表达和被动表达、使役表达一样,是日语语法的3大部分之一,所以“日语学习者”一直认为难以学习。当然,汉语母语者也不例外。授受表达中的“授”表示授予、给予、“受”表示接受和得到,在汉语中,我们给别人东西,或者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都只用一个“给”字,但在日语里,别人给我,我给别人,我从别人那里得到,在表达这三种关系时,使用的动词不一样,学习授受动词就要搞清接受关系,所以说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头疼的学习难题。”
日本人所具有的思维意识特征是由其文化传统所决定的。日本文化是有“内”和“外”区分的敏感文化。“内”指的是家族、集团内部的人、自己所属的团体等。“外”指的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公司的人、别的集团的人。在日本社会内外意识普遍存在,例如,通常在日本的公司里,公司职员会想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进而在无意识中区分“内”与“外”的界线来构建人际关系。透过授受动词,可以看到与内、外相关的自我意识的流动性。授受动词的用法被认为是最典型的表现内外意识的词语。
日本人经常使用授受动词明确表达与人的恩惠关系。当从别人那里得到恩惠时,通过授受表达,对对方的恩惠表示感谢,美国的女性社会学家露丝·贝内迪克特说,如果要让一个日本人痛苦的话,只要给他一些东西就好。他会永远记着这一点烦恼不已。日本学者金田一春彦说,日本人受到他人的恩惠,就会寝食难安,马上会想到如何去感恩。日本人认为接受情义就像接受债务一样,只有偿还债务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恩”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经常会被提起。比如在日常对话和书信中,经常使用恩人、恩师、谢恩会、报恩、感恩等词语。恩始于人施舍于人,恩则要感恩,恩则要报答。这种恩惠意识对授受动词的使用也产生了影响。与客观而直接叙述授受关系的中文不同,日语表示各种授受动词的恩惠关系的同时,也表示主观评价。日本人常常把对方置于恩赐的立场,把自己置于受恩的地位。在讲话中,总是能反映出恩惠、义理等思想。因此,日本人经常使用授受动词,明确表达与人的恩惠关系,传达意愿和心情的同时也传达情感和心灵的状态,有益于构筑温暖的人际关系。中文的说话中找不到这种说话方式,是直接讲事实,得到对方的信赖,以诚心诚意、忠诚的心情开始交流的文化。所以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日语的表达方式就很容易出错。
语言表达与民族文化心理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掌握授受表达的用法,除了要理解词汇语法等用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把握蕴含在语言深处的内外意识,恩惠意识及产生这二种意识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特征。
日本是四周环海的岛国。自古以来由于交通的缘故,日本是一个与外界联系少、长期孤立、封闭的国家。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外面”的世界是完全未知的,因此,对“外”存在排斥心理。日本是单一民族,单一语言,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集体。很久以前日本和中国一样是农耕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农耕文化决定了日本人的性格。也就是说,在农耕生活中作为共同体存在的集团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日本人的性格。过去农耕机器不发达,所以大家必须合作开展农活。为了生存,粮食生产首先被考虑,个人的恣意是不允许的,集体的成员在共同农耕、共同收获、相互依赖中生存。
日本列岛由4个大岛组成,非常窄长,能使用的土地资源很少。日本的村庄有强烈的封闭性和排他性。由于土地狭窄、资源匮乏,可利用资源很少。个人很难从一个集团(村落)转移到另一个集团(村落),因此“个人”必须长时间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个人的命运与集团的盛衰紧密相连。受儒教“和”的影响,日本人在集团内部重视“以和为贵”,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摩擦。集团内部有一个潜在的规则,就是不能打破集团的和谐,集团的利益高于一切。“和”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外意识、恩惠意识和上下意识贯穿于所有日本文化特征中。
直至今日,日本社会中的“集团思想”仍很明显。日本的学校或公司几乎都规定要穿同样的制服,就是为了提醒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要隐藏个人个性,和大家一起行动。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个人也没关系。“对内凝聚,对外排斥”的集体意识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文化,对语言的形成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语的授受表达就是最好的证据。
日本人在漫长的农耕生活中相互合作,回避与他人的矛盾,内心中“和”的意识被确立。日本人有强烈的恩惠意识,在社会的发展中“内外意识”也在日本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这种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授受表达体现了独特的日本文化。也就是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融于文化中,形成文化的一部分也反映着文化。因此学习语言,理解其文化是必不可少的。语言表达与民族文化心理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掌握授受表达的用法,除了先要理解词汇语法等用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把握蕴含在语言深处的内外意识、恩惠意识及产生这二种意识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特征。
【参考文献】
[1] 吴颖;袁晓星;从授受动词的使用来看中日恩惠意识的差异[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2] 奥津敬一郎;授受动词文の意味と文法[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年01期
[3] 王星;授受动词与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特征[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郭力;授受动词与汉语“给”“得到”的视点差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谢好;探究“依赖表现”中授受动词误用的原因[J];考试周刊;2009年10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5f8feb0e7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