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车辙中探知中华的魂

2022-07-29 14:16: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历史车辙中探知中华的魂》,欢迎阅读!
车辙,探知,中华,历史
历史车辙中探知中华的魂

——浅谈民族意识在中华历史中的发展与传承

所谓民族意识,在梁公看来即“对他而自觉为我”他曾说过"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即使到了今天梁公之言不可谓不精辟。在我看来,民族意识是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对自己的思考,对历史的认知。所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民族意识也有着不同的形态。自华夏文明出现后,中华民族对历史的思考就从未停过,与此同时,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也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的发展传承,形成了一种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来说便是中华的魂。

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自从华夏文明开始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三皇五帝时期开始形成,在那时,部落之间的战争冲突正是不同地域代表的不同文化特点的碰撞和冲击。无论是开始的炎黄阪泉之战,还是之后炎黄联盟与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阪泉之战画像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从此战不难看出,炎黄双方已经有了对自己所拥有不同地域的自信和征服他人的野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自己民族的思考和认识,只因为当时还未出现民族一词,只能说是所谓民族意识的开始形成。而真正到了夏商周时期,居住于中原地区的三朝对所谓外族侵略的抵抗和反击,对自己所居中原的坚守便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意识。历史记载中,商王武丁便对商朝周围的其他民族展开了斗争并取得胜利,商王帝辛、帝乙曾举国之力讨伐东夷,而后的西周却是灭亡在犬戎族的入侵中。对自己民族的捍卫便是最开始民族意识的层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秦朝,自此,民族意识开始从原来基本的一致对外开始向内发展,这一趋势的萌芽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百家争鸣中,各道派对自己所持观点的论述中不乏有对人文精神的表述,这便是较早的对民族的思考探究,到了秦朝,焚书坑儒事件的发生便是对这种思考的推动,在高压环境下,中国各行各业的人士对民族意识有着前所未有的深刻思考,一些被后世称作民族精神的意识也相继产生并深入。由此,短命的秦朝便迅速被替代。到了汉朝,人民生活逐渐稳定,中原王朝疆域的不断扩大,又使这种对民族意识的认知暂时偏向对外层面。汉朝末年,黄巾军作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到来,短命的各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地域之间的碰撞时有发生,思考从未停止过。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早期和中期的繁荣


减缓了思考的速度,但在后期,战乱流离之时,一大批爱国诗人的涌现以及他们对民族意识的独特思考又使中华民族意识的发展走向正轨。杜甫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其代表作《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就是唐时文人对民族意识的独特思考。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怪的朝代,其发展空前繁荣,但所谓民族意识却十分薄弱,强大却又懦弱,但在此时,还是有一些爱国志士没有终止对民族意识的思考,以岳飞,文天祥,俞大猷等为代表的将领们便是其中的代表。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以及《望零丁洋》等便是其思考的最真实写照。在宋朝的懦弱之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元朝建立了。元朝以善战著称,在元时期,中国的疆域北抵北海,南到交趾,西至天山,乌拉尔山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王朝,但元朝实行的军事统治却加速了其灭亡,军事统治的高压也加快了未掌权民族对自己的思考和审视。元朝最终灭亡于内忧外患之中,中,内忧是主要因素。明朝的建立便是对思考良久的中华儿女的一份礼物,中原终于又回到了原居民——汉族的手中,元朝时期,汉族子弟的不懈抗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对民族精神的诠释,一种保卫自己原有地域的意识,对自己民族自信和保护的思想。

最后,到了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清朝前中期的繁荣让人感觉有点走唐朝老路的意思,但在此时,欧美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在清朝后期开始了对中国的疯狂掠夺,一直基本只在朝代更迭之时加速的关于民族意识的思考在清朝后期被大大加快,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意识也随着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下迅速觉醒发展,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深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根源中,扎根于中华历史的长河畔。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正是中华民族意识的发展,历经5000历史的沉淀的民族意识终于在此时喷薄而出,开始为每一个中华儿女所知,中华民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团结,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强大理论,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观念。中华民国的建立只是一个过渡,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的铺垫,中华民族精神的最终聚集就是在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那时起,一个完整的民族意识体系已趋健全,原属于这个体系中的不屈不挠,敢于反抗,鞠躬尽瘁以及天下大公等思想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历史的交汇点,是标志5000年以来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转折点。

可能民族意识对我们来说还是十分笼统,我们可以把这放入不同的领域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民族意识在社会各个层面的表现万变不离其宗,也是随历史的前进而发展完善的。

在所有的方面中,最突出的就是在文学方面。据考证,中国最早的有文字留的成文典籍有四,分别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在孔安国的《尚书传序》中提到:伏羲、神农、黄帝之坟,谓之以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


虞之书,谓之五典;八卦之书,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三坟》包含《山坟》《气坟》和《形坟》,分别被称为《连山》《归藏》和《乾坤》,在前两部分的记载中,就有关于君臣民物,生杀长育的记载,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人文意识的记载,这便也可以看做是中华民族意识的最早形态。五典》中所记载被后人归纳为五常,这也是中国最早的人文意识形态之一。随后,《三坟五典》传入后世,被孔子编纂成《尚书》,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其中对于人文意识的记载有很多,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而在诗歌方面的早期代表《诗经》中,大多记载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其中包含的对早期民族意识形态的描写也有很多。《诗经》中《采薇》所言:‘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等言便是最早的对戍边将士的记载,表现的正是一种民族意识的萌芽。到了秦汉时期的《史记》中对人文意识的记载也不少有,其中对秦以后的记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华民族意识的早期代表,而其他的典籍《资治通鉴》《汉书》和《汉书》等也延续了这种记载内容。随后,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元清的话本小说等文学作品,乃至清末民国初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止,文学对于中华民族意识的探究一步步深入,体系一步步健全,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壮大。

除此以外还有军事工艺技术以及精神文明等方面都对中华民族意识有独到的见解。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各方各面对于民族意识的理解都是基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都是在对自己民族的思考探究的结果,都是对历史不断加强认知的结果。

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的各行各业的人们也没有停止对民族意识的探索和完善,在这68年中,无数仁人志士在用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在今天,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等都是民族意识的一部分,民族意识已经深深的扎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也深深的扎根于中华五千年以来的历史长河畔。

回顾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传承好这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这份属于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596041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