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022-10-02 19:14: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欢迎阅读!
浅析,传承,诗歌,作用,重要
浅析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虹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5



广西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36000)李虹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应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以不同的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语文教材正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样式在内的集合,可以这样说:语文学肩负着文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纵观当今社会,特别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近几年,国人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却陷入空虚和迷茫,思想上存在浅薄浮躁的趋向。很多人都变得急功近利,不计后果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丰富。这种现象不仅在成人中普遍存在,还波及广大的在校学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眼看着纯真质朴、纯净明朗的孩子,在社会大环境、周围小氛围的影响和熏陶下,逐渐变得世故计较、自私贪婪、利己不吃亏……除了痛彻心扉地着急外,最先应该做的也是最有效的做法是:从我做起,利用每一堂课、每一次和学生接触的机会,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尽最大能力培养他们优秀的思想品格、博大宽广的胸怀以及深邃悠远的精神境界。

无疑,在这方面,语文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不仅是人文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一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它还是文化艺术,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史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汲取精神财富取之不竭的源泉。

现在就以诗歌为例,试说明文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

一、诗歌对礼仪的影响

早在先秦时期,文化先师孔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里的诗,是指从孔子起就被当做文学教材的《诗经》。在当时,《诗经》不但要求熟读背诵,并能用于政治活动。因而,在先秦,诗歌教育在上流社会极其流行和普及。在当时的政治文化活动中,赋诗言志的风气也空前盛行,人们在诗歌的熏陶下思想空前解放,思路空前开阔,人们普遍变得包容、活跃,能兼容并蓄,容百家之言,因此迎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由于《诗经》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到了汉代,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能熟读《诗经》,人们日常生活中也以《诗经》应对。南北朝时期,贵族子弟从小就学诗,读诗写诗蔚然成风,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社会各阶层弥漫着浓厚的爱诗风气,不少文学家更是从小就会作诗。

二、诗歌对仕途经济的影响

到了唐代,兴科举,作诗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读诗写诗成为文人士子入仕和进入上流

社交场合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不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唐诗的高度繁荣,也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那么,是自先秦以来一脉相承的文学教化的积累融入了民族的血液,从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强盛,还是得益于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强盛,给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使诗歌(具体说是古诗)这朵文学花园里的奇葩开放得异常绚烂,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留给专家去讨论。但可以认定的是,经济繁荣和文化鼎盛在唐朝的重合,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到了宋代,文学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加强之势。宋代朝廷多次选拔神童,成绩优异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据《宋史·晏殊传》记载,晏殊“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当时考的内容就是诗、赋、论。

可以说,文学在宋朝的发展更加宽泛,不仅是诗词歌赋,连文论小说、戏曲书法等都得到高速发展。所以已故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而宋朝的历史地位也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积贫积弱”,相反,仅就经济积累而论,宋朝远远超过被认为中国史上最强的唐朝。之所以灭亡应该归于连年的内战——是内耗消磨了国家的意志,人民的财富,这是另一层面的问题,在此不展开讨论。

明朝和清朝前期,中国经济依旧走在世界前列,文化依然繁荣。表现在文学上,明清的小说、戏曲、诗歌延续着曾经的辉煌,并发扬光大。连《红楼梦》中十四五岁的丫鬟都会吟诗作对,闲来结海棠诗社,设坛命题作诗联句。

三、诗歌的没落将意味着文明的没落

到了清朝后期,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故意从诗文中断章取义,罗列罪名,罗织成罪。文人为求自保,言不由衷,噤若寒蝉,丧失了文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扭曲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力也因此走向衰弱。

以上种种都显而易见地表明:文学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过程中,有着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是纵观现状,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中,人们更加热衷于对物质的追逐,对名利的崇拜,对感官享受的孜孜以求……与之相对应的是,文化产业化,以追求物质利润为取舍;娱乐低俗化,以吸引眼球为导向;道德庸俗化,以占不到便宜便是吃亏为底线。由此,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的文学,也沦落到快餐化、小众化,甚至边缘化。

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若任其发展下去,则非常危险。一个有着悠久灿烂传统文化的民族,如果不能以高度的自觉坚守本民族文化的根,不以自己本民族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荣,却盲目地崇拜,不分取舍地接受外来文化,这样的民族将是没有希望的,也不会得到外人的尊重。

现在要做的就是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在语文教学中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而不仅仅局限于篇章结构的解读,字词句篇的梳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总结不单纯以分数的高低、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量化标准,来衡量教师的业务能力,学生的学业水平。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受社会大环境或者家庭教育的影响,某些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失偏颇,致使学生在处理某件具体的事情时,或出于自私的考虑而有失公允,或为急于求成而违反基本的公平原则,或为了获取个人名利而造成诚实守信的缺失。如此一来,即便他获得了成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他的心灵深处,仍会有一种纯属个人的深深的检讨,这样的检讨也许他永远都不会或者没有机会示人。当事者本人虽然达到了目的和实现了愿望,但他


绝不会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成功。应该看到,这种检讨的存在就意味着,以前正确价值观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只是这种价值观在近年来普世的价值取向中被扭曲了。所以,为了免于很多年轻的一代在这条易走却不正确的路上滑得更远,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育和教化的双重使命。因为,拯救下一代就是拯救未来。

教化的载体是什么?首先是文学。教师只是文学教化的执行者而已。

无数古今中外的事实证明,文学的教化在社会变革历史变迁中承载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学在青年学生中的教化作用更加不容忽视。

国家要强盛,当然要发展经济。但一个国家要在世界范围内立于不败之地,有充分的话语权,任何时候都能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除了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外,还应拥有独立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核。这个文化核心才是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源泉所在。

所以,强调文学教育中的教化作用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陈剑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55e9ad7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