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的演变

2023-12-31 02:20: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咬”的演变》,欢迎阅读!
演变
动词“咬”的历史演变

1、先秦时期,没有出现,表示“咬啮”义的词有“噬”“啮”“龁”等词语。

2、两汉时期,齩()”字出现,汉代文献中“齩()”仅见2例。且咬的对象是“骨”,《说文》释义相吻合,其本义当是“啃咬骨头”《说文·齿部》:“齩,啮骨也。从齿,交声。”段玉裁注:“俗以鸟鸣之咬为齩啮。

其实,“咬”字在上古就已经出现,是表示鸟叫的声音。《玉篇》:“咬,鸟声也。”例如:

(1)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庄子·齐物论》)

而表“咬啮”义的“咬”,最初写作“齩”表示“咬啮”义的“齩()较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例如:

(2)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齩其骨。(西汉贾谊《论积贮》,载《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齩,也。

3、魏晋南北朝时期,“咬”的使用情况基本和两汉相同,只在少数文献中偶尔出现。多见于汉译佛经,例如:

3)掷骨与狗,狗得骨已。处处咬噬,破唇缺齿。《中阿含经》 4、唐代,“咬”的文献分布率和见次率比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考查唐代一些口语性较强的文献,如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咬”共1见,《祖堂集》中共有5例,例如: (4)急着力,勤咬啮,无常到来救不彻。(19)


中唐时期,“咬”成为文献中使用频率颇高的口语词。如唐玄宗时期的李周翰给《文选》作注时,常用“咬”释同义词,例如《文选·左 魏都赋 :“昆虫毒噬。李周翰注:“噬,咬也。到了唐末,“咬”的使用频率更是激增,用例十分多见。如在《敦煌变文集》中,“咬”就见9 。例如:

(5)咬指取血,洒长城已()表单(),选其夫骨。(《孟姜女变文》)对比:敖啮其指出血。(《汉书·张耳传》)

据此可以推测,至迟在唐代的口语中,“咬”已经取代了其他表示 “咬啮”义同义词语,成为核心词。

5、考察了宋代的口语性较强的文献,在《朱子语类》中,“咬”共见15,例如:

6)今有一样人,虽无事在这里坐,他心里也只思量要做不好事,如蛇虺相似,只欲咬人(卷四 性理一)

7)某观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於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哉。(卷十三 学七)

8)譬如吃果子一般:先去其皮壳,然后食其肉,又更和那中间核子都咬破,始得。(卷十八 大学五或问下)

9曰:“不同,佛氏只是空豁豁然,和有都无了,所谓‘终日吃饭,不曾咬破一粒米;终日著衣,不曾挂著一条丝’(卷一百二十六 氏)

10)终日吃饭,却道不曾咬著一粒米(卷一百二十六 释氏) 6、明清时期,笔者重点考察了、动词“咬”在《西游记》《红楼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53fdf0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