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窦娥冤》的悲剧审美》,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窦娥冤》的悲剧审美
作者:李喜仁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9期
摘 要:《窦娥冤》作为元代四大悲剧之一,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刻画了窦娥这样一个感天动地、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形象。本文主要从窦娥的种种不幸和窦娥所处的时代来分析《窦娥冤》的悲剧美。 关键词:《窦娥冤》;悲剧美
作者简介:李喜仁(1963-),男,河南辉县人,新乡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I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01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被称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主人公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用来抵债,成为童养媳,十七岁新婚丧夫,丈夫去世后,窦娥又用封建贞烈节孝观念来压抑自己,与蔡婆相依为命,最后又被张驴儿诬告杀人之罪,为了不让婆婆连同受罪,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对于《窦娥冤》的悲剧审美价值,我们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看。 一 、从主观方面来看:窦娥的凄惨身世和种种不幸的遭遇,让人止不住从心底同情。 从全剧来看,窦娥的善良、孝顺、本分,深刻而生动的刻画出了其心灵之美—炽热的爱人之心。因为善良,面对自己三岁丧母,七岁被卖作童养媳,十七岁新婚丧夫这样悲惨的遭遇,窦娥并没有怨天尤人,只是简单的将其归结为自己命不好。因为孝顺、本分,在丈夫去世后,窦娥选择了伺养婆婆,与婆婆相依为命。窦娥对亲人的爱是伟大的,她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辜负他人。新婚两年丈夫就去世,出于对丈夫的爱和忠诚,她选择了留在蔡家,以年纪轻轻就守寡为代价来照顾年迈的婆婆。对婆婆,她百般孝顺,细心照料,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爱心。在第二折中,太守桃杌对窦娥进行严刑拷打,想要使窦娥屈打成招,可是窦娥选择了抗争到底,宁死不屈。但是当当窦娥看见桃杌要对婆婆施刑时,害怕婆婆年老体衰,杖下毙命或者屈打成招。善良孝顺的窦娥不忍心让年迈的婆婆受刑,甘心含冤屈招;出于对婆婆的爱,窦娥牺牲了自己年仅二十的年轻的性命。活着的时候窦娥对婆婆百般孝顺,细心照料,最后又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得婆婆的生命安全。第三折中,在被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怕婆婆见了自己伤心难忍,顾不得自己是披枷带锁之身、顾不得自己已经饱受蹂躏,舍近求远,不走前街走后街,将她的心灵之美进一步升华。一个饱受磨难,含冤赴死的弱女子,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自己,却是如何才能让年迈的婆婆不伤心,这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崇高的心灵之美!在第四折里,恶人得到惩治后,善良的窦娥冤魂还嘱咐父亲要收养婆婆:“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怜她无女无儿,难管顾年衰迈!”淋漓尽致的刻画出其善良、孝顺的心灵之美。人们不禁为这三岁不幸丧母,七岁被迫做童养媳,二十岁又守寡三载,频频遭受不幸的弱女子,受到不公平待遇一洒同情之泪。透过窦娥的悲剧,我们进一步划清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标准。 《窦娥冤》的悲剧美,更体现在窦娥面对悲惨的命运和面对恶势力的种种暴行,从软弱妥协到逐渐觉醒,奋起抗争,直至生命被毁灭也绝不屈服。在第一折里,窦娥把自己的悲惨命运只是简单的归于自己命不好,“前世里烧香不到头”,“八字该载着一世忧”2。 丈夫去世后,封建贞烈节孝观念的观念束缚着窦娥,“我将这婆伺养”,“我将这服孝守”。此时的窦娥,依然是软弱和妥协的,是一个恪守封建伦理纲常的一个普通弱女子。在第二折里,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行逼婚,窦娥一方面从内心深处升起一股厌恶和愤恨和张驴儿进行抗争;另一方面,他选择违抗自己一贯遵守婆婆的旨意,果断的表明:“我并然不要女婿”。此时窦娥的反抗是被迫的,是不自觉的。剧情到第三折,受到张驴儿的诬陷,面对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太守桃杌的严刑逼供,面对最终蒙冤被判死刑的境遇,窦娥由不自觉的抗争,发展到绝不妥协的斗争,向整个腐朽的封建制度发起了强烈的控诉。第四折里,关汉卿又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窦娥含冤赴死前许下三大愿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最后一一应验。至此,窦娥对命运的不公,对于使其含冤致死的整个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指控和抗争,达到了一个高潮。窦娥通过对天地的指控,希望人们能够知道她所受的冤屈,不惜毁灭自己也要抗争到底,由此可见一个弱女子性格中刚烈的一面。
二、从客观方面来看: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是窦娥所处的时代和其社会地位。
《窦娥冤》的悲剧故事淋漓尽致的揭示了元代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作品融入了作者对当时惨绝人寰的社会现实的痛彻感受,他不仅具有批判社会的意义,还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力量,是一部著名的揭露黑暗社会的历史悲剧。
在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窦娥正是关汉卿成功塑造的一个生活在万恶的封建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黑暗的社会使得窦娥不能为自己伸张正义,这是发生悲剧的时代大背景。窦娥恪守贞节,侍养婆婆,竭尽孝道。诚然,在今天已不再提倡这种贞洁观念,关汉卿独具匠心,塑造一个奉受孝道,坚持贞洁观念的女性形象,就是为了鞭挞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是为了提高悲剧境界,进一步彰显悲剧价值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天”与“地”是封建社会精神的象征,是封建统治者的君权天授。窦娥之所以在欺凌面前俯首听命,表面上是因为她认为上天可以同情怜悯她,从而得到神抵的护佑,其实是窦娥仍寄一丝希望于天地意志的体现者—官吏,希望官吏能为她伸张正义,为自己洗诬辨冤。但是, 残酷的现实使窦娥美好的幻想又一次破灭。直到最后,活生生的黑暗现实终于惊醒了她,燃起了她的觉悟,磨炼了她的意志,使一个被统治阶级思想束缚塑造出来的弱女子,发展成为敢于叱天骂地,敢于向神抵挑战,向封建统治挑战的刚烈女性4。 三、结束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51a440f48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