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想象----体悟”教学模式总结

2022-08-01 18:1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朗读----想象----体悟”教学模式总结》,欢迎阅读!
体悟,教学模式,朗读,想象,总结
“朗读----想象----体悟”教学模式总结

时间:2009-05-21 16:50 发布人:刘敏杰 点击:

231

[模式名称]

“朗读----想象----体悟”教学模式 [实例概述]学习余光中的《乡愁》

第一环节,了解背景,朗读诗歌。(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此环节是让学生查找各种材料、资源,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解题、读诗、明文。(2)朗读诗歌。就是让学生认真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对、读懂、读通、读出味道。采用多样的朗读方法,如单读,小组读,齐读,轮读,在朗读过程中感知文章。此环节中解决的问题如:作者是谁?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乡愁》?读读想想,如何确定节奏和重音?你觉得应用什么的语调和感情来朗读这首诗?由此学生能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和感情。

第二环节,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就是启发学生寻找诗中的意象,想象还原出意象画面,领会意境,体会情感。如这首诗中有四个极具内涵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学生发挥想象,设身处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个场景:游子寄信、乘船探亲、拜祭亡母、隔海遥望。经过探讨,学生理解“乡愁”的内涵:有对母亲的思念,有对妻子的不舍,有孝子之心,更有爱国之情。

第三环节,品味语言,赏析技巧。学生在此环节中,通过充分的个性化阅读,品味咀嚼诗中的重点词句,分析写作技巧。比如讨论:


四个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突出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通过讨论探究可以进一步理解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情深四海的情味,从而体会反衬手法的作用。

第四环节,比较迁移,深化理解。选择同题材或者同主题或者同写法再或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作比较。比较异同,拓展学习空间,以求知识、情感的深化。如将此文与席慕蓉的《乡愁》比较阅读,读读诗歌,想想意境,看看写法,就很有意义。 [阐释与评点]

“朗读----想象----体悟”教学模式遵循感知、理解、赏析的诗教学的一般过程,旨在架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析诗、品意、悟情、得法。能做到“披文入情”身历其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大程度的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力求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本法最适合于诗歌(尤其是写景抒情诗)的教学运用的要则是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鼓励学生读出真我。当然教师还要注重与诵读结合,赏析过程中适时点拨,及时归纳,收放有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dd489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