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落实语文要素的三个注意点》,欢迎阅读!
落实语文要素的三个注意点
作者:刘仁增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第11期
刘仁增
注:本文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立项课题“部编教材‘语文要素’的课堂落地实践研究”(编号:KCX—2019009)研究成果。
统编本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思路,使得语文要素成了引人注目的高频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要素,成为教好统编本教材的关键。
一、语文要素里藏着教学标准
一篇课文、一堂课、一个知识点要教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教师必须清楚,否则,缺位、失位或越位就不可避免。统编本教材的“语文要素”使用了行为动词来描述所要达成的教学标准,可参照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层次分类理论加以解读。
1.识记。就是对已有知识、信息的记忆。如“初步认识会意字、形声字,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一上)、“积累词语和古诗”(二上)、“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三下)等,常用“认识、寻找、积累”等行为动词。
2.领会。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把握知识材料意义,行为动词是“了解、理解、感受、体会”等。如“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四下)、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六上)等,可借助转换、解释、批注等手段表明对知识内容的领会。
3.应用。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强调把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行为动词是“运用、把握、概括、复述”等。如“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二上)、“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五上)等,必须强化语言迁移、知识运用的读写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4.分析。就是对整体知识进行合理分解,发现部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内容结构、语言组织的认识,多用“发现、猜测、比较”等行为动词。如三上的“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要依据文题、插图、情节、内容甚至是表达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推断;二下的“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要对《寓言二则》中的养羊人和农夫发表意见,对《小马过河》课后练习的观点谈个人的看法及理由。
5.综合。是将知识的各部分重新整合,
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体现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造、归纳、提出、形成”是行为动词。如“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五上)、“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六下)等,都指向信息的统整、聚合,以深化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
6.评价。是指根据一定标准,对文本的材料、内容、人物、语言等方面做出价值判断,行为动词为“交流感受”“说说好处”等,一般出现在高年级。如六上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体会下面句子(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桥》的“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语言写作的评价;六下的“了解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是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加工的评价。
二、语文要素不一定就是“单元统领”
围绕语文要素进行单元编排,是统编本教材的一大特点,其单元呈现方式一般为:导语明示语文要素,课文的学与用落实语文要素,“交流平台”梳理提炼语文要素,有些“词句段运用”“口语交际”“习作”迁移运用语文要素,它们之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单元整体。但也不是所有单元都是如此。因为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有其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和系统性、逻辑体系和发展规律,无法都用统一的语文要素来统揽。因此,语文要素主要针对讲读课文,不一定适合其他内容。一般来说,与语文要素不一定相关的主要有三类:
一是古诗词。古诗词往往语言凝练,情感丰富,意象生动,与语文要素并不搭界。比如四上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由《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组成,哪一首都无法与“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语文要素联系起来。六上第六单元的《古诗三首》由《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组成,无论你怎么教,都不可能帮助学生“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吧? 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根据古诗的文体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出古诗的味道来。
二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大多以交际功能为主要线索来编排,往往以生活类、讨论交流类为话题,不一定都以阅读为基础。像四下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转述”与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上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与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件抒发感情的方法”;六上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演讲”与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第四单元“请你支持我”与“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等等,两者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我们硬把毫无瓜葛的两个内容来个“拉郞配”,其结果只能是既教不好口语交际,又无法落实语文要素。
三是习作。统编本教材中写景类课文单元较多,如三上第二单元“金秋时节”、第六单元“祖国河山”,三下第一单元“动物植物”、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奥秘”,四上第一单元“自然之美”,四下第一单元“田园生活”,五上第七单元“四季之美”,五下第七单元“异域风情”,六上第一单元“触摸自然”,如果都让学生练习写景,显然不适宜。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景比写人、写事在材料选择、语言组织、篇章构思等方面都要难很多。所以,统编本教材有的习作练习就与单元内容不是很一致。当然,最为明显的要数阅读策略专题单元,四上的提问策略单元,习作是“小小‘动物园’”;五上的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单元,习作是“‘漫画’老师”等,就不必强求两者的融合了。
三、语文要素不是单元教学的唯一目标
如果说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厦的话,那么,能力形成所需要的知识就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其中,基础性知识相当于结构材料,发展性知识相当于装饰材料,都是语文素养培育所不可缺少的,因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但是,语文要素的强劲推出、不断强调,很容易让一些教师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抓住语文要素是硬道理,只要落实了语文要素,一切就大功告成。殊不知,语文要素是发展性目标,虽然重要,但像拼音、字词句、朗读等基础性知识也要牢固掌握。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落实语文要素却不排斥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扎实训练,这就需要我们有效协调、平衡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我们认为,统整、融合无疑是最佳途径。
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普罗米修斯》一课为例。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是发展性目标。此外,还有一些基础性目标:识字写字方面,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词语理解方面,普罗米修斯等众神要认识,“气急败坏、饶恕、鹫鹰”等词语要理解;语言表达方面,用“双
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悬崖上,写出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痛苦,用“既不
能……也不能……”的句式表现普罗米修斯决不屈服的精神,用“永远没有了尽头”补充强调,表达了普罗米修斯的无私奉献、坚强不屈;在写法方面,人类“无火”与“有火”的境况,普罗米修斯“盗”火与一般意义上偷盗的本质不同,宙斯与普罗米修斯、赫淮斯托斯、赫拉克勒斯的行为表现都形成对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因此,可采取以故事复述为主线,带动生字识记、内容理解、语言学习的读写活动设计,从而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
第一环节,读好“普罗米修斯、阿波罗、宙斯、赫淮斯托斯、赫拉克勒斯”,特别要读准“赫、淮、勒”等字,介绍课文出处,出示人物资料,画人物关系图,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众神之间的关系。
第二环节,随文检查生字词,梳理故事脉络,再连起来简单说说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三环节,品味语言,发现写法。一是课文原句“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与改句“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风吹雨淋,但他没有屈服”进行比较,发现课文语言表达的生动感人。二是借助第1、2自然段的阅读,以及“众神是如何对待普罗米修斯的”的思考,理解“气急败坏、饶恕”等词的意思,发现课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意义和众神的鲜活形象,为复述故事储备语言。
第四环节,先出示“吃生的东西”“长夜”和“烧熟食物”“驱寒取暖”“驱赶猛兽”等词语,用上对比写法,讲述故事的起因;再出示人物关系图,尽量用上课文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以及众神的不同表现,讲述故事的经过;接着提示用动作词讲述故事的结果;最后,运用课文语言完整讲述故事,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单位:福建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郭艳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b39e40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