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祛魅——《什么是科学》读后感

2022-12-06 11:2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的祛魅——《什么是科学》读后感》,欢迎阅读!
科学,读后感,什么
科学的祛魅——《什么是科学》读后感

祛魅是在后现代思潮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概念,是指对于某个概念或词语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读罢吴国盛的这本《什么是科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思维中完成了对于科学的祛魅。

在当前中国的大众乃至学术界语境下,科学都是一个带有一定程度神圣性的概念。它是第一生产力,它是国家民族强势与否的标志,乃至于成为了几乎任何领域中的评价标准,“不科学”和“不好”几乎已经画上了等号,人们对于科学的崇拜几乎已经达到了可以称为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程度。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在文化和技术领域全盘落后的结果,无论是对先进技术的渴求还是对于封建迷信的深恶痛绝都造成了中国各领域几乎都把科学奉若神明。然而崇拜是离理解最远的状态,为了真正理解科学也为了解决现代科学带来的种种问题,就必须对科学进行祛魅。这也是本书的主旨之一。

在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视角对现代科学的由来做了深入剖析之后我们发现,现代科学植根于技术传统、希腊理性传统、博物学传统三者之上,三者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现代科学的根基。这意味着现代科学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标准,不是全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能力,同时其实也就解答了“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中医是不是科学这样明显是基于对科学的神化理解的问题。同时我们还看到,科学并不一定等于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最初的希腊科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技术的,这就祛除了人们在科学上施加的“第生产力”“等于五个师”这样的光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称得上理解了科学,同时也才能开始真正思考如何去面对现代科学的问题。

作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科学的技术化理解,即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而忽科学本身。这种思想一方面源自于中国的实用主义传统,一方面也是中国近代惨痛历史的产物。但是,如果想真正发扬科学精神,形成真正的科学文化,这种思想则会成为阻碍。对此作者提出了“回归理性传统”,也就是回归古希腊时期追求“自由之艺”、不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只追求真理的传统,这才是科学精神之所在。

作者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现代科学造成的环境和生态危机。求力理想自唯名论革命以来一直深埋在近代科学的内核中,这种对自然的征服和支配的态度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以至于成为现代化过程中支配人类社会发展、决定人类命运的重要力量乃至主导力量,但同时也导致了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而引发了环境和生态危机。对此作者提出“回归博物学传统”,相比于带有浓厚的征服自然思想、把自然看成予取予夺的资源库的数理实验科学博物学传统中天然就带有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态度正是人类解决环境和生态问题所必需的。 作者在自序中说,中国人对于科学最大的误解就是没有认识到科学的独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可以说是达到了它的目的——祛除附加在科学上的种种光环,回归科学的本来面貌,从而在科学的祛魅中真正理解科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9bbf21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