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9至20课复习提纲

2022-04-10 04:40: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9至20课复习提纲》,欢迎阅读!
提纲,下册,复习,年级,历史


材料一 北宋初年,北方人口100多万,南方人口230多万。 材料二 北宋时,国家财政收入的80%来自淮河以南的地区。 材料三 南宋时,流传着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变化? 答: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中心正在由北向南转移。 2)三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反映这种变化的?

答:分别从人口数量的变化、国家的财政收入、粮食高产地区三个方面来反映的。 3)你能否再举出反映这一变化的史实?

答:南方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棉花的种植已由两广扩展到长江流域;南方丝织业和棉织业发达;江南地区已成为制瓷业中心;造船业领先世界。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1)这句诗写于元代末年,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

答:反映了草原地区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2)你认为在当时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元朝同意后,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洲可谈】

材料二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1)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答: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期指南针已广泛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使用的范围和时间扩大了。

2)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的特征,制成“司南”;北宋制成指南针开始应用航海事业;南宋时期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苏湖熟,天下足。

1)这句谚语描述了什么地区农业发展的情况? 答:描述了江南地区(或南方)农业发展情况。

2)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哪些具体发现?

答: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产量的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的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3)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答:重要原因是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请你谈谈元朝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1)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2)建立元朝,统一全国。3)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台湾、西藏的管辖。4)促进民族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明洪武年间,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皇帝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是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皇帝笑道:“说得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汗。






1)监视宋濂的是什么人?他们由谁直接指挥? 答:锦衣卫的特务。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2)这段史实反映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在司法上推行特务统治。说明了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我国的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这是谁的诗句?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答:戚继光。明朝。

2)“海波”喻指什么?他是怎样使“海波平”的?你最佩服他的什么精神? 答:倭寇。组织“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与福建、广东明军一起,剿灭当地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最佩服他的强烈的、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雍正时,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字错写成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这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于是挑剔说这清风指的就是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的罪,被杀头。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在哪三位皇帝在位时最为严重? 答: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 2)清政府为什么这样做?

答:为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3)对此,你如何评价?

答: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771年初,渥巴锡跨上战马,率领近十七万部众向着东方进发。大队人马踏着

茫茫的冰雪,渡过了乌拉尔河„„他们冲破重重阻挠,牺牲了一半人,终于于同年夏天进入祖国境内。

1)渥巴锡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当时属于这个民族的哪一部落? 答: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2)该部落当时受到哪国的控制和压迫?重返祖国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谁? 答:沙俄。乾隆帝。

3)渥巴锡率众回归的举动,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你如何评价?

答: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渥巴锡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率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材料一 顺治十八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河北、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海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烧毁,寸板不许下海。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嗝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饲我也,何可得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的外贸政策。 答:“闭关锁国”的政策。

2)根据材料二,说明清政府采取上述政策是处于什么考虑。

答: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二是为了抵制西方的殖民侵略。

3)清政府的这种政策对当时的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最主要的是使中国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






4)联系我国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国家的强大,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成为世界强国。

材料一 1661年郑军围攻台湾城,荷军头揆一派使者来见郑成功,表示愿意年年进攻,要求郑军退出台湾。郑成功严词拒绝说:“台湾一向属于我国,如果你们继续霸占,我们就坚决进攻,把你们驱逐出去!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请你以学过的史实加以说明。 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历史上看:

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②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事务。

③明朝后期,荷兰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后设置台湾省。 2)材料二中的“我”是谁?“海波平”是指何事? 答:戚继光。剿灭倭寇。

3)郑成功的言词宣告与材料二中的“我”表现了怎样的高尚品德与思乡情怀? 答:爱国主义。

4)他们两人的事迹有什么共同点?请给他们两人写一句最适合的评语。 答: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民族英雄。

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时期。中央政府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主要在三个方面采取了重大措施:第一,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第二,平定少数名族上层贵族叛乱。第三,反击外来侵略。请从明清史实中各举一例说明。

答: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册封达赖和班禅(或者驻藏大臣、台湾府) 平定叛乱: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或者平定噶尔丹叛乱)

反击外来侵略:戚继光抗击倭寇(或者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888205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