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特别的《傅雷别传》 易木》,欢迎阅读!
特别的《傅雷别传》 易木
看惯了国内人写的人物传记,乍一读苏立群先生的《傅雷别传》,还真有点儿不适应:没有正襟危坐的人物,没有字斟句酌的考证。这也叫传记吗?人物传记也可以这样写吗?不
过疑惑之后,又不能不为这书带来的新鲜感所折服。
按照作者自己的话说,《傅雷别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莫如说是他“读”出来的:“我自幼是傅雷译作的读者,随着成长便成了„傅译‟的迷;我从不觉得自己在看一本翻译的书,我阅读的时候傅雷是不存在的,是罗曼·罗兰在讲他的克利斯朵夫,是老巴尔扎克在我耳边欲罢不能地叙述„人
间喜剧‟……傅雷在哪儿?我不知道,但他的名字出现在译者的位置……我对这个名字充满了敬佩与神奇感。”
在“文革”中,苏立群甚至因读“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而罹祸。然而这种个人命运的“密码”并未因岁月的流逝和国度的迁移而消解,“1984年我与我的家庭移民到傅雷的长子———傅聪生活的英伦,并且有幸能重拿起写作之笔。现在我写傅雷和他的一家,也算是还报了那一纸情操的夙愿吧。”
曾经读过一些关于傅雷的传记文字,可以说对这位一生坎坷的翻译家并不陌生,但是他的内心世界究竟什么样子,他的命运和他的性格有什么内在联系,我相信许多读者像我一样懵然无知。
在《傅雷别传》作者的笔下,傅雷被赋予(应该说是作者发掘出)两种秉性,文人的真诚和诗人的浪漫。
傅雷的真诚既体现在政治上,更体现在翻译事业上。他一生翻译了五百多万字,“他是把西方人文的种子播种在自己的心田,我们吃的是那里结出来的沉甸甸的粮食———这就是傅雷的译作。”(作者语)像《约翰·克利斯朵夫》,像《欧也妮·葛朗台》,像《贝多芬传》,如果没有对西方文化的透彻了解,没有心灵上的沟通,恐怕很难达到这种高度。不幸的是,傅雷将这种艺术真诚去面对社会生活或人情世故时,便难免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经常用傅雷笔下的人物借喻传主的命运,让人油然而生些许悲凉。
傅雷的浪漫主要体现在他的情感生活中。早年留学时与法国女朋友的恋情,让我们看到了傅雷的另一面,一个率真青年的形象。而他30年代在洛阳的“艳遇”以及后来与自己学生的妹妹的精神恋爱,更活画出一个真实文人的复杂性。
也许是作者身居海外,有一种特别的眼光,也便有了读者眼中熟悉又陌生的“新”傅雷。因此《傅雷别传》倒也恰如其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6e34386f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