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议论文专题教案

2023-01-31 16:34: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三复习议论文专题教案》,欢迎阅读!
议论文,教案,高三,复习,专题
议论文专题复习教案



第一二课时·熟悉课文,把握观点思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熟悉并掌握本专题课文的内容。 2.通过自主归纳和老师点拨,训练学生对论述类文言文观点和思路的把握能力,提高阅读论述类文言文的能力和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3.通过延伸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熟悉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一、把握课文内容

复习必修三·三单元,要求学生用最简短的话概括每篇课文的观点。 二、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讨论所概括的课文内容,老师加以点拨、评判。 如《寡》:当政者不能归咎于年成不好,顺应农时,实行保障民生然后再施之教化的仁政,百姓才会来归顺。 《劝》学习不可以停止。 《过》不施仁义会导致攻和守的形势发生变化,这就是强大的秦朝灭亡的原因。 《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三.归纳总结

古文中,论点可能出现在文章开头以开宗明义,如《劝学》,先标明论点“学不可以已”再解释原因——学习意义在于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然后论述了学习,可以弥补不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最后指出了学习要善于积累和态度上要锲而不舍,专心致志。为了加强说服力,从日常现象入手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是本文的特色。 也可能出现在文章结尾水到渠成地总结全文《过秦论》也可能在开头用事例或者常理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师说》也可能隐含在文中需要把握全文加以总结归纳(《寡人之于国也》 四、应用训练

在《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师说》中任选一篇,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论点的? 提示:《寡人之于国也》提出问题: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分析问用比喻论证说明梁惠王和邻国之君是“五十步笑百步”实质上是一样施政有误的。——解决问题:施行养民教民的仁政(用排比句加强气势)——总结,呼应开头:“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举例论证)

《过秦论》1段,秦国兴起;2段,秦国发展;3段,秦国强大;4段,秦国灭亡;自然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强大的秦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灭亡?5段在之前叙述史实的基础上分析原因,水到渠成地得出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前四段都是在叙述事实,在摆事实的同时,又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加强说服力。



学生活动

思考、领悟

讨论、交流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思考、领悟

1


《师说》1立论说明老师的职责,从师学习的原因,选择老师的态度、标准,得出论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联系现实,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批判当时社会上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风气。3段援引圣人的言行,用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从正面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4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说明写作缘起 五:拓展训练 100练》P157页刘开的《问说》(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是中心论点“君子学必好问”

12347班,可以再练一练《100练》中P178页《韩非子·难一》P215《吕氏春秋·贵信》 六、作业

阅读必修四·三单元中的《拿来主义》和必修五•三单元中的三篇文艺评论随笔,思考如何把握论述类现代文的观点。





应用、拓展



第三、四课时·梳理论述类现代文的思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熟悉并掌握本专题课文的内容。 2.通过自主归纳和老师点拨,训练学生对论述类现代文观点和思路的把握能力,提高阅读论述类现代文的能力和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3.通过课外延伸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预习作业反馈

学生展示预习作业,老师择其精要加以强调;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对重要的地方加以追问,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

论述类现代文的观点可以是先批判错误观点,再阐明自己的观点;可以是用事例引出观点,再加以分析;也可以是先描述现象,引起读者的思考,再层层深入地加以分析,然后得出观点;也可以用并列式的结构从不同方面对自己论述的问题分别加以论述,然后得出观点。 二.归纳总结 《咬文嚼字》12炼字的好和坏例,从而引出3段的观点: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45段,具体举例证明观点,文字增减,意味不同;用字不同,意境不同;67分析原因所在: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分别举例论述善用联想意义的好处和误用联想意义会引起“套板反应”的流弊。8总结全文指出咬文嚼字的方法、要求和目标。 四、应用训练 在《拿来主义》《说“木叶”《谈中国诗》中任选一篇,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论点的?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发现

思考、领悟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55059f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