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歌台暖响”怎么解?》,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歌台暖响”怎么解?
作者:刘党桦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07年第11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教材中选了杜牧的《阿房宫赋》,文中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这两句的注释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暖。[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笔者认为注释脱离了原文的句法结构,只串讲了大意,特别是认为“响”是动词,当“响起来”讲,有失偏颇。
其实对杜牧《阿房宫赋》这两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历来说法不一。
吴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注:“临台而歌,则响为之暖,如春光之融和;舞罢闲散,则袖为之冷,如风雨之凄凉。”此说认为“响”和“袖”分别作“暖”和“冷”的主语,“暖”是“响”暖,“冷”是“袖”冷。
钱钟书《旧文四篇·通感》说:“王维《过青溪水作》‘色静深松里’或刘长卿《秋月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寒馨满空林’和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把听觉上的‘静’字来描写深净的水色,温度感觉上的‘寒’、‘暖’字来描写清远的馨声和喧繁的乐声,也和通常语言很接近,‘暖响’不过是‘热闹’的文言。”此说认为“暖响”的结构关系和“寒馨”一样,是偏正关系,“暖”是修饰“响”的。
《四川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阿房宫赋〉部分句子的翻译和语法分析》一文认为:“‘歌台’就是‘歌台上’,作状语用。‘暖响’的主语是‘歌声’,省略了。‘暖响’是动宾词组,‘暖’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暖响’是说:使音响有暖意。‘春光融融’是‘如春光之融融’的省略,这一动宾词组,是作补语用的。译文:歌台上(人们的歌声)使音响充满着暖意,好像春光那样融和;舞殿内(人们的舞蹈)使舞袖带来了寒气,好像风雨那样凄冷。”
以上四种说法都没能讲清楚这两句话的真正含义。要讲清楚这两句话的真正含义,首先必须对这两句话的句法结构有个正确的理解。
这是一个由两个并列分句组成的复句。“歌台暖响”和“舞袖飘拂”分别作两个分句的主语,“春光融融”和“风雨凄凄”分别作两个分句的谓语。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歌台暖响”是一个主谓词组,主语是“歌台”,谓语是“暖响”。“暖响”是一个动补结构,是“暖于响”的意思,省略了介词“于”字。“于”字在这里是介绍原因,与韩愈《进学解》中的“业精于勤,荒于嬉”的“于”用法相同。谓语“春光融融”也是一个主谓词组。“春光”是主语,“融融”是谓语。第二个分句的结构与此相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两句的大意是:歌台由于歌乐声喧繁而(变得)温暖,有如春光融融;舞殿由于舞袖飘拂而(变得)寒冷,有如风雨凄凄。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在说明歌舞的繁盛。 “暖”是“歌台暖”,“冷”是“舞殿冷”,因而不能认为是“通感”。《古文观止》的注者认为“暖”的主语是“响”,“冷”的主语是“袖”,这是将两个分句的主语弄错了。苏教版语文课本的注释和《四川师院学报》那篇文章的分析,都犯了“增字作解”的毛病。前者将“响”理解为动词;后者将“歌台”理解为状语,将“暖响”理解为动宾关系,将“春光融融”理解为省略动词“如”的动宾词组,都是不妥当的。当然,笔者的理解也不一定妥当,谨提出来同大家一起讨论。 [作者通联:江苏淮安复兴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50bdbf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