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吴宓》,欢迎阅读!
吴宓(1894-1978),字雨僧,又字雨生,陕西泾阳人,文学家,早期“红学”家。191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次年赴美留学,1921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南高师、东南大学英语兼英国文学教授,并与刘伯明、梅光迪、柳诒徵等创办《学衡》杂志,自任总编,是“学衡派”代表人物之一。1924年8月离开南京,先后任东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四川教育学院、西南师范学院等校教授。他是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一人。
1894年 1岁 8月20日生于陕西泾阳县安吴堡。 1906年 13岁考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中学部。 1908年 15岁肄业于宏道学堂,开始作诗。
1909年 16岁与宏道同学表兄胡文豹等创办《陕西杂志》,由西安公益书局印行,因经费不断,仅印行一期。于该刊发表叙日俄战史之小说《军国民》第一回。夏,裒钞诗作,编为《雨僧诗话》。
1910年 17岁赴西安应游美肄学馆(清华学堂前身)入学考,考取。夏,作剧本《陕西梦传奇》。宏道学堂毕业。
1911年 18岁赴北京入清华学堂,4月29日开学。6月,编《雨僧诗稿》卷二。 1912年 19岁肄业清华学堂。
1916年 23岁清华学堂毕业,留校任文案处翻译及文牍职事。
在《清华周刊》第48—72期连载《余生随笔》,担任《清华周刊》编辑。 1917年 24岁赴美留学,入弗吉尼亚州立大学二年级。 1918年 25岁暑假,经梅光迪介绍,转学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师从白璧德(Irving Babbitt)先生。
1919年 26岁春,在哈佛大学中国学生会演讲《红楼梦新谈》,得陈寅恪题诗,后刊于上海《民心周报》第1卷,第17、18期(1920)。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第7卷第3期发表《英文诗话》。
1920年 27岁 6月,哈佛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士学位。论文《中国之旧与新》刊于《中国留美学生月报》第8卷第3期。
1921年 28岁 6月,哈佛大学研究院毕业,获硕士学位。7月19日离美,8月6日返国抵沪,应梅光迪邀,任南京东南大学英语系教授。8月下旬,与陈心一女士结婚。 1922年 29岁《学衡》杂志在南京创刊,任总编辑。本年于该刊先后发表《文学研究法》、《论新文化运动》(此文曾载《中国留美学生月报》8卷1期)、《西洋文学精要书目》、《诗学总论》、《英诗浅释》等。在东南大学英语系讲授“英国文学史”、“英诗选读”、“英国小说”、“修辞原理”四门课程。
1923年 30岁在东南大学新成立之西洋文学系授“欧洲文学史”课。于《学衡》发表《希腊文学史》(二章)、《论今日文学创造之正法》、《我之人生观》,译介《白璧德之人文主义》、《世界文学史》等。
1924年 31岁 5月,就聘奉天(今沈阳)东北大学,为英语系教授。
1925年 32岁返北京2月,清华学校改办为国立清华大学,附设留美预备部(旧有)及研究院国学门(通称国学研究院),被聘主持筹建国学研究院,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导师,另有讲师李济,助教浦江清、赵万里。9月,研究院开学,任研究院主任,仍兼理《学衡》编事。译介《罗马之家族及社会生活》、《白璧德论欧亚两洲文化》、《但丁神曲通论》等。
1926年 33岁 3月,就研究院发展方向问题,因与清华教务长意见了不合,向校务会议提出《研究院发展计划书》后,辞研究院主任职,专任外文系教授,开设“中西诗之比较”、“英国浪漫诗人”等课程。作《论事之标准》,刊于《学衡》56期,译介《中国欧洲交通
史略》,刊《学衡》55期;译萨克雷小说《名利场》。
1927年 34岁 6月,王静安先生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受遗托整理其书籍。撰“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湖自尽之详情”信,刊于《顺天时报》。9月,为孔诞纪念日作《孔子之价值及孔教之精义》,刊于《大公报》(1927.9.22)。
1928年 35岁 1月,应张季鸾、胡政之邀,兼任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主编(迄1934年1月,共编313期,1930.9—1931.9游欧期间由浦江清代编)。《学衡》改双月刊。6月,王国维先生逝世周年,于《大公报·文学副刊》和《学衡》上作序刊出纪念专号,并作《落花诗》五首,得张尔田、徐际恒、萧公权先生唱和。译《韦拉里论理智之危机》等,刊于《学衡》62、63期。
1929年 36岁 1月,梁任公先生逝世。清华国学研究院停办,仍在清华任教。 9月,与陈心一女士离婚。作《马勒尔白逝世三百年纪念》,刊于《大公报·文学副刊》。译《白璧德论今后诗之趋势》、《穆尔论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文学》,刊于《学衡》72期
1930年 37岁 9月,离北京赴欧洲游学,先后入牛津大学研飞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入巴黎大学研飞法国文学。译介《薛尔曼评传》、《拉塞尔论柏格森哲学》等,刊于《学衡》73、74期。
1931年 38岁 9月回国,仍在清华外文系任教。
1933年 40岁《学衡》杂志停办,《大公报·文学副刊》改版,主编易人。作长诗《海伦曲》。作文评茅盾著长篇小说《子夜》,刊于《大公报》(1933.4.10)。
1934年 41岁编《吴宓诗集》交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编《空轩诗话》附录于《吴宓诗集》。 1937年 44岁抗战爆发,随清华大学南迁。北大、清华、南开在衡山组成临时大学,与叶公超、冯有兰、沈有鼎、钱穆、闻一多等共事。继又经香港迁云南。
1938年 45岁 5月,西南联大在昆明成立,任外文系教授,开设“欧洲文学史”课,编写《世界文学史大纲》讲义,继续研究比较文学。
1942年 49岁 8月,被教育部任为西洋文学“部聘教授”,后又聘为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审议委员。
1944年 51岁 9月,由昆明赴成都,应梅贻宝邀,于燕京大学讲授“世界史大纲”、“文学与人生”课程,并作“红学”讲演。应黄季陆邀,于四顺大学讲授“欧洲文学史”等课。曾赴遵义浙江大学、乐山武汉大学作短期讲学。在乐山访问复性书院马一浮。
1945年 52岁在《流星》、《成都周刊》上发表《〈红楼梦〉之文学价值》、《〈红楼梦〉之教训》、《贾宝玉之性格》、《王熙凤之性格》、《论紫鹃》等“红学”论文。 1946年 53岁应刘永济邀,赴鄂任武汉大学外文系主任、教授,授课“外国文学”、“中西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等课程,并主编《武汉日报·副刊》。
1948年 55岁应邀赴广州中山大学讲学,并演讲于岭南大学。于时局动荡中辞中山大学聘,仍往武汉。
1949年 56岁 4月末,由汉口赴重庆,本欲赴成都川大,因行途不便阻于重庆北碚。任私立湘辉文法学院教授,兼北培勉仁文学院教授。
1950年 57岁定居北碚,在西南师范学院任教。先后开设“外国文学”、“英国小说”、“外国文学史”、“世界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史”等课程。
1961年 68岁本年至1964年,先后编撰“世界通史”、“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名著选读”、“中国文学史大纲”、“法文文法”、“拉丁文文法”、“简明英文文法”、“中国汉字字形、字音沿革(发展变化)简表”等讲义、著述。
1966年 73岁 “文化大革命”起,遭迫害。藏书、文稿、日记被劫。 1969年 76岁 “遣送”四川梁平“改造”。
1977年 83岁生活难以自理,由胞妹接回陕西泾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46220eed630b1c59eeb5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