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染性贫血

2022-11-06 00:13: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传染性贫血》,欢迎阅读!
性贫血,传染
马传染性贫血

1、临诊检疫:潜伏期长短不一,临诊上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 各型病马的共同临诊症状:

1 发热:主要变现为稽留热和间歇热,也有不规则热型。除体温升高外,

有时还出现温差倒转现象(上午体温高,下午体温低)特别是慢性型病马更为明显。

2 贫血、黄疸及出血:发热初期,可视粘膜潮红、充血及轻度黄染。随

着病程的发展,贫血逐渐加重,可视粘膜也随之变为黄白至苍白。舌下、眼结膜、鼻翼粘膜、齿龈粘膜、阴道粘膜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新鲜的呈鲜红色,陈旧的呈暗红色,消失后可再出现。

3 心脏机能紊乱:表现为心搏动亢进,第一心音增强、混浊或心音分裂,

心律不齐,缩期杂音,脉搏增数、减弱,达60~100/min以上。

4 浮肿:多见于四肢下部、胸前、腹下、包皮、阴囊等处。

5 全身状态:病马精神沉郁,低头耷耳,站立不动,食欲减少,逐渐消

瘦,容易疲劳和出汗。在病的中、后期,由于肌肉变性,坐骨神经受损,病马表现后躯无力,运步时左右摇晃,步态不稳,急转弯困难,尾力减退或消失。

各型病马的临诊症状特点:

1 急性型:多见于新疫区的流行初期,或者疫区内突然暴发的病马。体

温突然升高到39~40℃以上,一般稽留8-15d,有的有短时间的降温,然后骤升到40-41℃以上,一直稽留至死亡。病程短的3-5d,最长的不超过1个月。

2 亚急性型:常见于流行中期。病程较长,为1-2个月。主要呈现反复

发作的间歇热和温差倒转现象,常反复发作4-5次。有热期体温升到39.5-40.5℃,一般持续4-6d但也有病例可延长到8-10d若病马趋向死亡时,热发作次数则较频繁,无热期缩短,有热期延长;反之,发热次数减少,无热期越来越长,有热期越来越短,病马转为慢性型。

3 慢性型:是最多见的一种病型,常见于本病的老疫区,病程较长,可

达数月或数年。其特点与亚急性型基本相似,呈现反复发作的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但有热期短,通常为2-3d。体温一般为中等程度或者轻微发热,很少有达到40℃或者以上者。而无热期很长,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温差倒转现象更明显。

2、流行病学检疫:

只有马属动物对马传贫病毒有易感性,且无品种、年龄、性别差异,其中马的易感性最强,骡、驴次之。进口马和改良马的易感性较强。其他畜禽和野生动物等均无感受性。病马和带毒马是本病的传染源,特别是发热期的病马,其血液和脏器中含有多量病毒,并随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乳、粪、尿、精液、眼屎、鼻液、唾液等)排出体外而散播传染。慢性病马和隐性感染马长期带毒,是危险的传染源。本病有多种传播途径,但主要是通过吸血昆虫(虻、蚊、蠓等)的叮咬机械性传染,也可经消化道、交配、污染的器械等传染。此外,也可通过胎盘传染。

本病有明显季节性,在吸血昆虫滋生活跃的季节(7-9月)发生较多,常呈地方流行性。新疫区多呈暴发,急性型多,老疫区则断断续续发生,多为慢性型。 3、病理学检疫


主要变现为全身败血症变化、贫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反应和铁代谢障碍。急性型主要呈败血症变化,亚急性和慢性型时贫血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反应表现明显,而败血症变化表现轻微。

1 急性型:在黏膜及浆膜出现出血点或斑,尤其以舌下、鼻翼、第三眼睑,

阴道黏膜,胸腔及腹腔浆膜,膀胱及输尿管黏膜,盲肠及大肠的黏膜与浆膜最为多见。淋巴结肿大,切面有充血、出血和水肿。脾脏肿大,切面呈均质暗红色,有的因白髓增生,呈颗粒状。肝脏肿大,切面小叶明显,由于小叶中央静脉及窦状隙淤血和肝细胞索变性交织,形成槟榔样花纹。肿大,皮质有出血点,心肌脆弱,呈灰黄色的煮熟状,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2 亚急性和慢性型:尸体多半消瘦和贫血,可视粘膜苍白,全身出血轻微,

一般只在肠浆膜及心内外膜等处见有少量出血点。肝肿大,呈暗红色或铁锈色,切面呈明显的槟榔样花纹,肝小叶明显,呈网状结构。淋巴结肿大、坚硬,切面灰白,淋巴小结增生呈颗粒状。脾肿大、坚实,表面粗糙不平,脾小体肿大,所以在樱桃色的切面有灰白色栗粒大颗粒突出。肾轻度肿大,呈灰黄色,切面皮质增厚,肾小球明显,呈慢性间质性肾炎变化。心脏因心肌变性而弛缓、扩张,心肌变脆、褪色呈煮熟状。长骨的骨髓红区扩大,黄髓内有红色骨髓增生灶,慢性严重的病例骨髓呈乳白色胶冻状。

4、病原学检疫:

马传贫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属反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有囊膜,其直径为90-120nm

本病毒有两种抗原,即群特异性抗原和型特异性抗原。群特异性抗原为各毒株所共有,存在于病毒衣壳蛋白,是一种可溶性核蛋白抗原,该抗原只有用乙醚处理,破坏病毒颗粒的外部结构后才能释放出来。可用补体结合反应和琼脂扩散反应检出。型特异性抗原是各型毒株之间不同的抗原,存在于病毒粒子表面,用中和试验检出。

本病毒至少有8个血清型。病毒在持续感染期间,随着病马的连续反复发热,体内的病毒抗原不断发生变异,称之为抗原漂移。慢性感染马能引起带毒免疫。耐过马长期带毒,感染1年左右的病马用同型或异型强毒人工攻击时,均有较好的保护力。

本病毒只能在马属动物的白细胞、骨髓细胞及马或驴胎组织(脾、肺、肾、皮肤、胸腺等)继代细胞培养物内增值,出现CPE用异种动物的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马传贫病毒均未获得成功。本病毒能凝集鸡、蛙、豚鼠和人O型红细胞。

本病毒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较强,但对热的抵抗力较弱。病毒在粪便中能生2.5个月,将粪便堆积发酵需经30d才能灭活。血清中的病毒在60℃处理60min可完全失去感染力。病毒在-20℃可保持毒力2年,2%-4%氢氧化钠和3%来苏儿等均能杀死病毒。 5、免疫学检疫

补体结合试验:本病的补体结合反应特异性强,检出率高,特别是对慢性及隐性病马检出率高。同时补体结合反应抗体出现较早,持续时间长,但抗体效价有波动,因此以1个月的间隔连续做3次补体结合反应,可明显提高检出率。 琼脂扩散试验:本病的琼脂扩散试验特异性强,抗体持续时间长,有的可达数年,检出率比补体结合反应高,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其他血清学诊断方法有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和ELISA试验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364a61ddccda38376baf1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