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语种学习主要分为西语系和东语》,欢迎阅读!
小语种学习主要分为西语系和东语(转)
小语种学习主要分为西语系和东语系两大类。西语系包括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德语、俄语等;东语系包括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泰语、越南语、马来语等。学生和家长要根据当年不同学校的招生状况进行选择。
小语种的就业相对其他专业会容易一些,但并不能说学习了小语种就等于前途无忧。首先要区分的两个概念就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率是当年毕业生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一些好的外语院校就业率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是100%,但毕业生从事的职业良莠不齐,很多人并不能从事很理想的工作,或者没有达到他们关于小语种的期待。其次,小语种只是众多专业之一,有很多同学毕业时甚至没有用小语种找工作。因此大家应该对小语种抱有平常的心态。
从小语种本科生的就业情况看,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企,如中建、中航、中水电、中电子、中石化等工程类企业,这些企业大多需要驻外,如非洲、阿拉伯国家、南美等,驻外工作报酬丰厚,小语种同学进入公司之初主要是进行翻译工作,之后有转行的可能,比如做销售或管理。
二、 公务员 ,如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各省市外办、安全局等。小语种同学在报考公务员上的优势在于一些部门,例如外交部、文化部、科技部等不要求两年工作经验,本科应届生即可报考。
三、事业单位,如央视、国际广播电台、国家部委下属事业单位等。目前央视有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四个小语种频道,但并不是每年招聘。国际广播电台招聘稳定,每年都会有小语种人才的需求。
四、银行,如招行、农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的总行或地方分行等。一些银行设有小语种组,每年定期招聘,入职后有培训,之前不需要太多银行专业知识。 五、私企、四大会计事务所、留学或培训机构、旅行社等。今年来看北外有很多学生签约四大,除个别语言组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利用 英语 (论坛) 或经济双学位的优势签约,而不是所学语言。小语种培训机构常年招聘,但并不是学生职业首选。
下面以北外2012年本科毕业生为例分析几大语种的就业情况:
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阿拉伯语。这三个语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很好,大多学生签约国企,如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进出口银行,也有几名同学考入外交部。而且近几年葡萄牙语就业状况呈上升趋势,西班牙语逐渐平稳趋于饱和。
二、法语。每年法语系在国内读研的人都在四至五人之间,出国留学的同学较多,十人左右。其他进入企业的同学基本要派驻非洲。非洲原是法国殖民地,且中国驻非工程项目很多,需要大量法语翻译。外派工作薪酬高,本科生起薪一般为15万左右,更高年薪可达25万。
三、日语。日语系读研人数较少,大部分同学去日本工作。今年四大招收日语组,也是很多同学的工作选择。
四、德语。近几年德语就业状况一般,首先德语使用范围较小,全世界五个左右国家说德语。而且德国人普遍英语较好,很多德企并不需要专门的德语翻译。
五、欧语和亚非语系。从就业来看差别不大,都属于需求量较小,但不排除某一年有大量需要的情况,很多人最后用英语找工作或从事和所学语种毫不相关的职业。
以上就是小语种就业的整体状况以及一些有代表性语言毕业生的去向。虽然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或许不尽人意,但整体来说有小语种和英语两个优势还是可以就业的。
1
学习小语种同时也有一些局限性,如女生就业相对困难,驻外公司偏好或明确要求招男生。如果学校招收男女比例为1:1,可能女生的就业压力会更大一些。小语种毕业生获得的学位是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其他专业如经济、管理、政治等背景较弱,如果申请出国留学转专业难度较大。因此建议今后不想从事语言方面工作的同学能在大学期间学好英语,并辅修一些经济、外交等双学位帮助今后申请其他专业的学习。
在选择语种时,结合学习经验得出以下可以考虑的几个因素:
一、了解该语言国家与我国的交往情况。如果我国与该国的交往与合作范围广泛,那么就需要大量懂得该国语言的人才,就业前景就好。
二、了解选择学的语言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人口等情况,规划出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如果该语言国过去拥有殖民地,那么这些殖民地独立建国之后的官方语言一般依然使用过去隶属国家的语言。例如,目前很多非洲国家官方依然使用法语等,那么法语的使用范围相对就广了。
四、了解自己要学的语言国家的官语是本国语言,还是使用两国或两国以上语言,或者是仅使用英语。如果该国官方使用的既有本国语言又有英语,则就意味着你至少需要同时学好该国语言和英语这两门外语。加以总结即是全面了解所学语言对象国的国情。 以上是我对学习小语种以及小语种就业状况的简要分析,希望学生和家长在报考前能够多角度了解小语种,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102de735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