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村清明节习俗》,欢迎阅读!
在我国传统的历法中,“清明”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一般在公历的 4月4日至 6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农事重要节令。“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春意 渐浓,气温开始升高;“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万物复苏,草木繁茂,进入春耕春种的大 好时节。据《岁时百问》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与春节、端午、中秋同为我国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一年之中比较隆重的节日,主要是纪念先祖和迎接春天的到来。从这天起,人们 忙着着手新一年的劳作,创造美好的生活,有温故知新之意。
“清明不回厝无祖”,指的是清明节不回家扫墓的人就等于没有祖先,即使在外生活窘困 或事务繁忙,这一天也想方设法回家扫墓。在我们安丘,一般分为“培土”和“上坟”两 种扫墓仪式。“培土”又叫扫墓、培墓、祭扫或修墓。冬至后 105天谓之“一百五”,即 清明节前二天,为人们给故去的先辈修墓培土的日子,有“今日一百五,上林去培土”之 说。早上,在太阳未出来之前,人们由一家的长辈率领,带着镢头,铁锨到自己家烈祖烈 宗的坟墓上扫墓。先把坟上的荒草清除一下,再到坟附近有结搂草的地方挖取坟头,即挖 一块圆锥状带草皮的土块作为新的坟头,这样一年就不能再动坟上的土了,特别是坟头。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家庭还为故去的先辈选择清明节立纪念碑。“上坟”又 称祭墓、祭拜或压纸。大多选择“大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下午上坟。祭拜时,在墓前 供奉饽饽、餶馇(即饺子)、纸钱和烧酒壶,先在坟头上压烧纸,然后烧纸钱,最后在纸 灰上洒酒(称奠酒),跪地三叩首,点放几个爆仗或放支鞭炮,礼毕回家。路上还要向遇 到的孩子们分餶馇,意为先辈留下的吉食,象征“祖德流芳”。记得刚加入少先队时,我 还是中队的旗手,老师带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听老前辈们讲革命故事,也是选在清明节 刖。
“清明节”又称“小寒食”,前两天忙着敬先祖,今天轮到大家过节了。家家户户门口都 要插青,即折一些新鲜的侧柏树枝和吐蕾的柳枝,在清明节早上,把这些侧柏枝和柳枝每 几根组合在一起,插在大门口、屋门口和猪栏门口左右两侧的上方,一是避邪,二是预示 春天到来了。在安丘农村,还有在室内插青的习俗,即用柳枝、侧柏枝和老公花扎个花束, 吊在锅台之上的屋笆上。儿童们还要戴柳帽,做柳哨。这些习俗损坏了大量的侧柏和柳树, 很多侧柏、柳树在清明节被折腾的不成样子。旧时,寒食节断烟禁火,只吃凉的食品。到 了清明这一天,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始生火做饭。宋代诗人王禹俏在《清明》 一诗中就有“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的诗句。在我们安丘农村,清明节人们 还有三项活动。
清明节第一个活动就是吃鸡蛋(取吉诞之意)。记得小时候,在清明节前货郎们走街串巷, 用染料换废品。每个家庭都换上几小包,主要有红的、绿的、紫的,用于染煮熟的鸡蛋、 鹅蛋,孩子们比谁的蛋大,谁的颜色好看。要好的小朋友还有互换彩蛋的礼仪。听话的孩 子,偏心的妈妈会多分一个,大都让其躲到旮旯里去吃,防止其他兄弟姊妹看见(当时农 村生活比较拮据,多吃个鸡蛋就比较奢望了)。清明节早上要喝酒,酱烧鸡蛋是每家不可 缺少的一个主菜,主食是吃白面饼(日子不宽裕的户,吃的是白面包地瓜面饼),饼卷鸡 蛋再撒上一点点细盐面,吃起来的确是别有风味。
清明节第二个活动就是荡秋千。清明节前,大人都给孩子们吊个秋千(又叫悠千),物料 不够
大家凑,东家出檩条,西家出绳索,协作联办,供孩子们游玩。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空 场自费架个秋千,供邻里的孩子共同游玩,荡秋千的姿势很多,有站着荡的,也有坐着荡 的,还有些老年人都来过把秋千瘾,那种和谐的场面叫人流连忘返,记忆犹新。记得大集 体时,有些大队或生产队还架个转秋千,青年们都参入这项活动,有些青年、姑娘还出庄 荡秋千,甚是热闹。荡秋千活动一般持续10天左右的时间,期间还有拔河、踢毽子、放风 筝等娱乐项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01d6ff7b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