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在德国学的“笨”学问

2023-06-05 21:04:0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季羡林在德国学的“笨”学问》,欢迎阅读!
季羡林,国学,学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季羡林在德国学的学问

作者:季羡林

来源:《新闻世界》2008年第01

我的大学生活是比较长的:在中国念了4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又念了5年,才获得学位。

如果想让我谈一谈在上大学期间收获最大的是什么,那是并不困难的。在德国学习期间有两件事情是我毕生难忘的,这两件事都与我的博士论文有关联。

我想有必要在这里先谈一谈德国的与博士论文有关的制度。当我在德国学习的时候,德国并没有规定学习的年限。只要你有钱,你可以无限期地学习下去。德国有一个词儿是别的国家没有的,这就是永恒的大学生。德国大学没有空洞的毕业这个概念。只有博士论文写成,口试通过,拿到博士学位,这才算是毕了业。

写博士论文也有一个形式上简单而实则极严格的过程,一切决定于教授。在德国大学里,教授认为你孺子可教,才会给你一个博士论文题目。再经过几年的努力,搜集资料,写出论文提纲,经教授过目。论文写成的年限没有规定,至少也要三四年,长则漫无限制。拿到题目,十年八年写不出论文,也不是稀见的事。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于教授,院长、校长无权过问。写论文,他们强调一个字,没有新见解,就不必写文章。

我拿到博士论文题目的过程,基本上也是这样。我拿到了一个有关佛教混合梵语的题目,用了三年的时间,搜集资料,写成卡片,又到处搜寻有关图书,翻阅书籍和杂志,大约看了一百多种书刊。然后整理资料,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写出提纲,最后写成文章。

我个人心里琢磨:怎样才能向教授露一手儿呢?我觉得,那几千张卡片,虽然抄写时好像蜜蜂采蜜,极为辛苦;然而却是干巴巴的,没有什么文采,或者无法表现文采。于是我想在论文一开始就写上一篇导言,这既能炫学,又能表现文采,真是一举两得的绝妙主意。我照此办理。后来,教授笑着对我说:这篇导言统统不要!你这里面全是华而不实的空话,一点新东西也没有!经过自己的反思,我深深地感觉到,教授这一棍打得好,我毕生受用不尽。 第二件事情是,论文完成以后,口试接着通过,学位拿到了手。论文需要从头到尾认真核对,不但要核对从卡片上抄入论文的篇、章、字、句,而且要核对所有引用过的书籍、报刊和杂志。要知道,在三年以内,我从大学图书馆,甚至从柏林的普鲁士图书馆,借过大量的书籍和报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当时就感到十分烦腻。现在再在短期内,把这样多的书籍重新借上一遍,心里要多腻味就多腻味。然而老师的教导不能不遵行,只有硬着头皮,耐住性子,一本一本地借,一本一本地查,把论文中引用的大量出处重新核对一遍,不让它发生任何一点错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后来我发现,德国学者写好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在读校样的时候,都是用这种办法来一一仔细核对。一个研究室里的人,往往都参加看校样的工作。每人一份校样,也可以协议工。他们是以集体的力量,来保证不出错误。这个法子看起来极笨,然而除此以外,还能有聪明的办法吗?德国书中的错误之少,是举世闻名的。

我上了9年大学,在德国学习时,我自己认为收获最大的就是以上两点。 (摘自《我的人生感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3f5cad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