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
浅析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流传至今的有1400余首。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这是因为他的诗歌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也可以这样说,杜甫诗达到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最高峰。杜甫目睹了民间疾苦,经历了安史之乱,写下了许多著名的叙事诗,但他的叙事诗不是对生活简单的,表面化的记叙,而是对现实进行更深刻、更概括、更精练的描述,因而典型化的描写成为杜诗重要的特色之一,其主要手法有两种:一是善于选择最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二是善于寓主观于客观 ,“三吏”“三别”可谓光辉的范例。《石壕吏》是最形象、最富有戏剧性的一首。诗人以亲历目击到的一家人的悲惨命运来揭示人民的征戍疾苦:三男全部充军,“二男新战死”,统治阶级仍然来抓壮丁,老翁只好逾墙逃跑,衣不遮体的儿媳妇无法出门,最后只好以老妪“请从吏夜归”了事,杜甫目击了事件的全过程,但他强咽下那难以控制的激情,只把那以幕幕撕裂人心的悲剧撕裂开给读者看。但从“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两句看,我们也能体会到诗人一夜未曾合眼,陪着那隔壁的儿媳妇默默流泪的悲伤之情。
除了典型化,杜甫诗的叙事诗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成熟的状态,他注重细节描写,来抒发一己之情,就拿杜甫的诗《春望》来说吧,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当时为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又结合自己的经历,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我感触颇深的是最后一句话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句诗的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这里的“簪”是古人用来固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后来专指妇女固定发髻的首饰,这里的“簪”在我看来是一种细节,头发日渐稀少连发簪都无法插入,表现出作者对当时情景的一种强烈的悲伤之情,发簪虽是一件小物品,但通过发簪所传达的感情确是强烈而深刻的,我觉得,这句诗在对对国破家亡表现出一种悲伤之外,还借发簪叹息衰老,更添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
杜甫诗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艺术风格是“沉郁顿挫”,杜甫的沉郁顿挫,其实与他的经历有关系,杜甫在35岁之前处于一种四处游历的状态,结识了李白等一系列诗人,那时的他意气风发,但后来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国家衰败,民生黑暗,自己内心收到了深深地震撼,再加上他歌咏的两大主题忧国与忧民之间总是横亘着激烈的矛盾,这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沉郁”的风格,比如说杜甫早年的作品类似于《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我看来是多么充满雄心壮志的,但之后的“三吏”“三别”就能够充分表现出浓浓的悲伤之情,“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就拿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说,这首诗描写了人们生活的贫穷困苦,读书人不能有一个安生之所,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杜甫一家人辗转流浪终于找到了一处安身之所,好不容易建造好了茅屋但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寒冷和饥苦中度过一夜,有感而发写了这首不朽的诗篇,作品中的句子我记忆尤生,茅屋不牢,屋顶漏水,瓢泼大雨,一夜未眠,这些都是人民和读书人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诗的最后,诗人还表达了他自己的一个心愿,希望有一万间牢固的房子给全天下读书人遮风避雨,,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手动也心甘情愿,这个心愿表达出了诗人深深地无力感,也表现出诗人宽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即使遇到这种情况,还在想着人民,所以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的的沉郁的和苦闷,又表现了诗人的广博胸襟。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易联,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只有与沉郁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深刻的表现出感情,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非顿挫不足以禁止;只有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这也是杜甫诗的最大特色。
除了以上几点,杜甫诗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杜甫诗的每一个语句都是经过反复斟
酌的,他的语言造诣极高。杜甫特别善于锤炼句意,除善于运用对比之外,他还常打破五七言惯常的节奏,或使用倒装,形成拗句。如“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一四结构,“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是四一结构。从这点看来,杜甫特别善于炼句,杜甫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杜诗众体兼备,无所不精,如在反映人民生活,社会状况时,他多选用乐府体和和古体,他的五律诗格调苍茫、意境雄深,很好地发扬了五律诗言简意远的特点。
以上就是我认为杜甫诗的艺术特色,杜甫是我们国家伟大的诗人,他心系民众,感时伤势,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不休诗篇,他的诗沉郁顿挫深深出动了读者的内心,他又有博大的胸怀,他的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的宝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3cc6d12ad51f01dc381f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