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乐府诗》,欢迎阅读!
学号:2011211204 姓名:钦小雨
汉乐府诗
谈及汉时的文学成就,可能多数人会说出“汉赋”这两个字,也许会有人说汉乐府诗。就两者在当时的地位而言,繁复华丽,极力渲染的汉赋作为最主要的流行文体,在两汉四百年间被众多文人追捧,盛极一时,并在后世几百年间被看做汉文学的代表。而乐府诗,更多的是今人对其的称呼,更多的其仅仅是当时祭祀和宴饮娱乐时的歌曲,或根本是民间歌谣。但对今人的研究而言,反应生活的乐府诗明显比极力铺陈、大四渲染的汉赋来的更有价值。
从秦代开始就建立了配置乐曲、训练乐工的专门机构乐府。汉乐府诗是指由汉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乐府在汉武帝时得到扩充和发展,《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其职能也在此期间得到强化,开始收录民歌民谣。又据《汉书·礼乐志》 所言,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武 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 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至东汉, 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 作用,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汉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繁盛的时代,但在乐府诗最昌盛的时代同样是汉武穷兵黩武的时代。因而汉乐府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后果,以及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的现状。既有“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的贫寒,也有黄金为门,白玉作堂的富贵。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汉乐府诗形式多样取材广泛,体现了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爱与恨的坦率表白、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表现平民疾苦和反映富贵之家奢华的乐府诗同被收录在相和歌辞中,这就形 成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而另一题材中的爱恨同样给予读者极大的震撼,《上邪》中:“上邪!我欲与君相 知,长命
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爱的矢志不渝,而《有所思》中“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断的决绝果敢。丧歌和祭祀歌曲的收录体坦率地传达了人们对死亡的厌恶之情,同时又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另外我们可以再汉乐府诗中发现一种浪漫主义色彩,《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羽林郎》等诗中均可找到这种特点。
谈乐府诗,总会让人不自觉想到《诗经》,同是民歌,同被今人奉为经典,可以说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特点。由此可看出不同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与主体人群的性格。即是谈对平民生活的反映,首先将二者之中祭祀宴饮赞颂诸如此类撇在一边。《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最能体现当时劳动人民的现状,对战争的控诉,对统治者荒淫的讽刺,对劳动的讴歌,对爱情的向往等等都是当时的主题,而乐府诗我们也不难在其中看到这些主题的影子,只能说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处于下层的平民所考虑的问题永远离不开这些主题。通过他们的歌声,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我想那时的人们必是率性而具有灵气的,他们感发万物,启唇而歌,不须谱曲写词纹饰雕琢,婉转动听。其最大的不同大概在其各自语言表达和情感与叙事偏重上。当然其好与坏并不能一概而论。会有人觉得《诗经》语言艰涩难懂,也会有人觉得其语言更加纯粹精炼。具体讲起来,可能《诗经》更偏重于情感的抒发,而乐府诗则重于叙事,着重于描写,通常以服饰、外貌、语言等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在叙事上往往简略开头结尾而详细过程。以《诗经》中的《周南•汉广》为例,这首诗写一个青年钟情于一味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愁绪,诗中并没将他是如何遇到对方,两人是否有交集,最后结果如何。仅仅其中“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水矣,不可方思。”的三次反复咏唱便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深情。这种反复可以说是《诗经》的一大特点。而乐府诗以大家都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为例,通篇从头到尾,由各种语言、动作、外貌等的描写。我们很真切的感受到刘兰芝的聪慧美丽以及受到的逼迫,和夫妻二人之间的深情与生死与共。这种详细完整的叙述方式让人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或许更大程度上我们应该讲汉乐府诗是对诗经的继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3b54d6c76c66137ee0619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