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故事三则教案《嗟来之食》》,欢迎阅读!
故事三则·嗟来之食
李春燕 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和积累本篇文言实词,能准确而完整的翻译全文(重点) 2.背诵课文,以本文为基础了解《礼记》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学习文言文实词(重要实词标出意思并分析词性)朗诵 2.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法和替换法,感受文章艺术特色。(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理解《礼记》创作时代背景中“气节”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探究“嗟来之食”的现代意义,质疑:君子到底受不受嗟来之食。
学情分析
1.学生上学期已经学习了《论语十则》知道《论语》是“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一,以此为基础了解《礼记》作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的地位。
2.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提前对文本内容熟悉,翻译全文。
【课程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有其宝》领略了子罕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的高尚道德品质,今天我再来看看一个近乎乞丐的饥民怎样因尊严气节而毅然绝食到死的故事。 【课程内容】
1. 疏通、学习实词:(8)
食 贸贸然 奉 执
扬 谢
2. 齐读文章纠正字音,再要求学生默读一遍,思考:如果要你去参加饿者的葬礼,你会写
下什么样的墓志铭来评价这个人。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最好的然后让作者上前来读给大家听。(10-15)
墓志铭要求:内容短小,最好一句话,概括性强,多为褒奖,体现死者的鲜明特点 答案关键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有骨气 宁折不屈 有尊严 等
3. 在读一遍文章,说说这篇文章的动词使用上有什么特点?(10)
蒙袂辑屦(把这一动作去掉好不好?):“蒙”一字是遮住的意思,“辑”是拖着不使脱落的
意思。一边是遮脸,一边却是狼狈的拖着鞋,而且这种“拖”是有气无力倍感艰难的,不是我们夏天拖着人字拖逛大街的那种自由无拘束的感觉,而是不使脱落而已。饿者前后两个动词形成鲜明对比,一面是他及其羞愧,不愿见人的困窘,一面又是难以自持的狼狈不堪。饿者的境遇不言而喻。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把两个动词都换成“拿”好不好?):“奉”的动作是将物体放于掌上给予他人的样子,而“执”是手握物体中部,竖着举起物体。简单两个动词,都是表达“拿”的意思,但是区别却是很大的。从这简单的两个字中,黔敖当时“为食于路”的动作跃然纸上,而盛放食物和水的器皿形状我们也可以猜出个大概,食物应该是放在一个可以一掌可托的小碗中,而水应该是装在一个有柄的水壶之中。
总结:用词简练,动词运用准确精当。而全文不到百字,却完整鲜活地叙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可见炼字的重要性。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应该学习这种炼字的方法,我们要用心观察生活,体会人物各个动作的细微差别。
4.理解文本主题
饿者的行为在古代是值得褒奖的,因为在我国古代社会,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必然要等级分明。我国封建社会,一直把“节”作为统治的工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本来是针对封建社会的妇女说的,后来扩大到以“节”来衡量士大夫行为的标注与尺度。所以后来也有人说“志士不饮盗泉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可见“气节”在当时是很重要的。 思考:书是常读常新的,因为文章不变,但时代在变,人的思想也在更新。韩信因为坚强承受胯下之辱而苟活才会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战神:但朱自清却也因为不领美国救济粮而成为永垂青史的志士。那么面对屈辱,君子的选择到底是什么?你有什么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3484bd66294dd88d0d26b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