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社会认知的思考与研究中国电影社会认知的思考与研究(一)

2022-04-01 13:23: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电影社会认知的思考与研究中国电影社会认知的思考与研究(一)》,欢迎阅读!
中国电影,认知,思考,社会,研究
中国电影社会认知的思考与研究中国电影社会认知的思考与研究() 在伴随电影诞生而出现的电影文字中,有关电影理论的著述和言论,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和文化意蕴,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格外重视。人们对电影理论的解释与界定,历来众说纷纭。有的提出电影理论研究电影功能与潜力的科学,有的认为它是涉及电影总体思考的话语;有的依据一定的哲学命题对电影尽心干涉问并验证;有的通过详尽的特质分析来确立电影的艺术地位;有的潜心于论证,思辨充满理性光芒;有的致力于经验总结具有感性特征。人们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以不同语言探讨和研究电影,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表述和理论形态。

一、中国电影的意境认知

意境被视为中国古代文艺的至高境界和评论作品的最高准则。从中国的电影发展来看,意境说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地发展和形成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诗论中作了一个相当精彩的概括。他把意境的这种意义的创构和拓展构成描绘为:有行发未形,无形君有形。在这个概括中,包含着三个层次:有形、未形、无形。这样一来,意境说与中国传统的叙事观念的联系就更明显了。意境也就可以理解为虚与实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瞬间与永恒的统一。 1.中国电影的画面意境

人物画和山水画都可以达到气韵生动但前者主要是表现画中人物的精神境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作者的精神;而后者,则主要是


传达画家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二者虽然在气韵生动的旗帜下达到了统一,但是它们各自侧重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点,在中国电影中也基本如此。例如,我们在情节性强的,或者外部动作性强的影片中,关注的焦点往往是人物关系和人物的命运,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多半是到上面,或者塞进去的,而人物较少说话的镜头,观众则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作者思想和感情,如影片《黄土地》《裸岛》等等。

意境说的角度来审视电影《黄土地》,我们认为它的作者首先是对生养自己的这方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它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爱国主义,也不仅像鲁迅先生那样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是含着血和泪的倾诉。

2.中国电影的声音意境

电影作品的音乐有两种,一种是有源音乐一种是无声源音乐但是,无论是有源音乐还是无声源音乐,在电影作品意境的创造过程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总之,在特定叙事进程中出现的音乐,与特定画面配合的音乐,在创造影片意境中的作用是及其微妙的,比如说,音乐也是一种声音,在特定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声音(包括音乐)的画面是有意境的。但是,在另外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声音,特别是没有音乐,那么,影片所展示出来的效果就是死寂的。

例如:在影片《黄土地》中,正在灶台边上拉风箱的翠巧听到顾青讲述的黄河南边的女子可以自己找对象的话时,翠巧一声不吭,但是,


手拉风箱的声音却变得越来越快了,这种声音节奏的变化,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顾青的话在翠巧心中引起的一阵激荡。另外,《推手》中,声音在营造意境、表现中国父亲与美国儿媳妇之间的关系方面,起着相当微妙的作用。声音由于儿媳妇是一个作家而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表意因素。

二、中国电影的文化认知

电影是一种国际性特别强的现代文艺表现形式,任何国家民族电影的发展,都需要不断从国外其它民族的电影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此来丰富和完善自身,并使之有更快的发展和更大的创新,中国电影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中国电影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它所反映的必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生活与斗争,而观众对象也主要是中国的普通民众,所以它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也必然要汲取中国文化的营养,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民族风格。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创新之路,始终是同追求民族化和现代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3448a0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