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之比较》,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之比较
作者:王海楠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10期
摘要:巴赞认为“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艺术离异,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绘画和音乐艺术虽然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又都同属于艺术这个大家庭,必然或多或少还是遗传了些艺术的家庭基因,使得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音乐艺术;绘画艺术;情感;经验;过程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0-0034-01
音乐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流动的,绘画艺术是空间的艺术,是静止的,绘从理论上说,艺术与现实和内在情感有关,但又不是对它们的完全复制,而是艺术家排除功利性,按照一种审美态度对其作出的特殊理解。同时又以一种极为独特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形式法则。 一、音乐的听觉艺术和绘画的视觉艺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绘画是视觉的艺术。音乐的听觉特征使受众在旋律的流淌中情不自禁的受到熏陶和感染,音乐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情感使听者产生共鸣,一幅画,观赏者对它的感知是从视觉开始的,一幅作品的直觉式样以及它的内部“力”的结构,都是通过眼睛传递给观赏者的呈现给我们一种极完美的平衡美。作品中“动”的趋势表现是知觉活动受到某种外部作用力的入侵而造成的,一幅画最优美的地方和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表现静止的同时能够展现运动。 二、色彩和调子在音乐和绘画中所起到的作用
音乐是善于抒情的艺术,它是对人类情感的直接模拟和升华,就像在原始社会音乐也有鼓舞精神的力量。这种能使人在音乐中感受到喜怒哀乐的感情力量源自于节奏,旋律,节拍,音色的不同排列和组合,当旋律线条舒缓流畅,它所表达的基调是优美柔和,带有“暖”意。当音调起伏大,激越昂扬,它所表达的基调是稳重深沉,带有“冷”意。对音乐艺术中色彩和调子感受的强弱往往由欣赏者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决定的。而在绘画艺术中,色彩产生的是情感经验,色彩就像富有诱惑力的女性一样,给人很多视觉享受,一般情况下,红色被看成是一种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黄色是一种安静和愉悦的色彩,蓝色则被描述成一种抑郁和悲哀的色彩,暖的色彩看上去似乎是在邀请我们,而冷的色彩却使我们望而生畏躲得远远的,大体来说这些情感体验都来源于心理的“同构”经验。莫卡罗夫斯基曾说“艺术品是在它的内部结构中,在它与现实和社会的关系中,在它与创造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中,以符号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情感的表达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音乐很难对客观现实进行再现和描述,它作用于人的听觉,调动听者的想象联想进而在头脑中形成富有情感的意象,使听众受到感染和陶冶。绘画所表达的情感是通过形状,色彩,力的结构,平衡和统一来实现的,就色彩来说,康定斯基曾说“绿色具有一种人间的自我满足的宁静,它不向四周扩张(不像红色给人一种扩张感),也不具有扩张色彩所具有的那种感染力,不会引起欢乐,悲哀,激情,不提出任何要求”。 四、音乐与绘画中的再现与表现
西方绘画经历了由再现到表现的发展历程,从达芬奇的“艺术是第二个自然”到马蒂斯的“准确不等于真实”。可以说,再现永远不能实现对一件物体的复制表现乃是知觉式样本身具有的性质,绘画中的表现,是一种情感表现,表现的是知觉力的基本性质(扩张,收缩,冲突,统一,上升,降落,前进,后退)与人类某种命运象征意义的一致性。
生命本身是流动的,音乐和生命一样的流动,因此,音乐很难再现客观现实,音乐本身是无形的,抽象的,心理的,精神的,只能表现音乐中所传达出来的丰富多彩的感情,就如叔本华曾说“音乐是跟有形世界完全独立的,完全无视有形世界的,即使没有世界,也能在某一形式上存在”。 五、走向“过程”的现代音乐和绘画艺术——艺术走向生活
取缔艺术对生活的模仿,再现和表现的功能,使之成为一种同生活一样独立的东西,人们的注意又重新回到艺术创作本身一种纯然的行动或过程。艺术的最大乐趣在于创造这一过程中,过程结束,艺术也就随之消失,在这里,艺术不再是放置在房间里不用的蜡烛,蜡烛即使放置一千年,如果不燃烧就不会发光发热。正如火柴只有在摩擦中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一样,综上所述,艺术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作审美观照或表达审美主张的东西,没有固定的准则和限制。除此之外,“意图”作为艺术家的一种选择,一种挑战,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随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总之,“生命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奋求,满足,再奋求的体验过程,是一种非平衡,平衡,再到达非平衡的动态过程”。作为一个普通的受众者,能够真正做到理解音乐和绘画艺术,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断的艺术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2]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2ff07f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