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肉》读后感

2022-07-21 07:31: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灵与肉》读后感》,欢迎阅读!
灵与肉,读后感
《灵与肉》读后感



(文 张倩倩)张贤亮的《灵与肉》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许灵均在文革中受到精神和肉体折磨时的生存矛盾,最终得到了灵与肉升华的故事。曾镇南评价道:“他不同于一般的伤痕文学,在展示伤痕的同时,更着重表现了生活的美,劳动的美,精神的美,从而在读者中唤起了健康向上的艺术美感,从而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文章的开头写许灵均与父亲三十年后在陈设考究的客厅重逢,没有过多的惊喜,只是想不到。他不由自主的回忆起父亲对母亲的背叛,与其说是背叛,不如说是父亲和母亲之间没有爱情,是对包办婚姻的逃避,父亲认为,婚姻总是一种条约和义务。然而,似乎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许灵均的婚姻虽然不是包办,但也只是机缘巧合,随口的玩笑话,四川逃荒来的秀芝,就促成了这一段的婚姻。更加意外的是,他们生活得幸福美满。没有“包办”这两个字的限制,突如其来的婚姻似乎更能被人所接受。婚姻,本应该是灵魂与肉体的统一,“包办”两个字笼罩下的婚姻着实令人痛恨,使人不自觉的生出抵触的情绪,从这一点看来,灵均又能感受到父亲的无奈,父亲似乎是值得同情的。所以,父亲三十年前的离去或许应该被理解,被原谅。父亲的一句“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灵均默然赞同。

父亲问,还要考虑什么吗?灵均答:“这还有我留恋的,并且


包括痛苦。”我觉得,相对于快乐而言,痛苦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烙铁烙在身上,疤痕永远使你铭记当初的苦痛。在那个时代下,由于父亲是资产阶级,灵均受到牵连被打成右派,他由教书先生变成了大草原上的牧马人,他被人类所抛弃,与牲口为伍。他蜷缩在马槽里,感受着马喷出的鼻息所带来的温暖,不禁想起父亲,此时在哪里?现在父亲回来了,却是一个陌生的人,不过是勾起他痛苦的回忆,打破了他的平静而已,他完全不适应,不习惯这一切。在与父亲的谈话中,灵均发现了他们父子之间隔膜的真正所在:他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长房长孙,已经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劳动者。在这两端之间的全部过程,是糅合着那么多痛苦和欢欣的平凡的劳动。他不可能跟父亲回去,从一开始就注定。大草原才是他的一切,他的牧马群,他的质朴的牧民,他的妻子儿女,这才是他生活的一切,他当然留恋。

回顾自己几十年来所走的道路,虽然幼年成为弃儿,青年被打成右派下派牧场的悲惨经历,却也数次从牧区的乡民身上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平时的生活中,人们早已忘掉了他的过去,只知道他勤勤恳恳,是个老实人。在“文化大革命”开始的那一年,只是到了狂热阶段,才有人想起他还是个右派,需要把他拉出来示众一番。可是,这时几个队的放牧员聚在窝棚里经过一番商量,一口咬定坡下的草情不好,跟场部招呼了一声,唿啦一下把牲口都赶到山坡上去。他当然得跟着去,他知道,这是牧民们在帮他,那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温情,是作为劳动者的质朴。这一天,是那


样深刻地留在灵均的记忆里。无论天空多么黑暗,总有星星透过黑暗发出光芒,即使是微弱的光。

在灵均的一生中,我总觉得,秀芝是上天对灵均最大的馈赠,亦或是一种补偿。在那个扭曲的时代下,秀芝依然迸射出来的纯真和善良像一缕阳光照进了灵均的生活,给他带来更真实的温暖。不论是她对待贫苦生活的态度,还是对是“右派”丈夫的认同,亦或是艰难困苦的陪伴,都体现出平凡中的伟大。秀芝是这部作品中我最喜欢、欣赏的女性,没有小女人的忸怩,却有大女人的智慧。

《灵与肉》这篇小说作为反思小说的一类,没有过多的对“文革”提出血泪的控诉,更多的是人性的善良以及对祖国的信任与热爱。小说最后,灵均放弃了去国外继承财富,选择了在大自然和劳动中,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种朴拙得近乎原始的幸福,进入一种纯粹的美的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2a4fe3b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