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传统文化教学研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作者:戴英慧 贺静坤 柴俊秀 来源:《商情》2019年第30期
【摘要】文化自信是民族的自信、国家的自信,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是文化传承的应有之义。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旨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觉悟和能力。 【关键词】文化自信 高校 传统文化 教学
十九大报告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当代大学生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因此,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源泉,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更显举足轻重。
1.高校学生文化自信分析 1.1现状
当代大学生总体呈现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状态,但在文化自信上仍显不足,具体表现为文化认知割裂、文化实践焦虑、文化创新乏力。因为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不足,导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呈片段性、无法形成系统,所以,表现为文化认知割裂。文化实践的焦虑一方面表现为没有传统文化理论的指导,文化实践信心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快餐文化”和过度娱乐化的文化消费行为导致学生偏离主流文化发展轨道,甚至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因为文化认知割裂、文化实践焦虑,所以底蕴不足,故而导致文化创新乏力。 1.2成因
1.2.1传统文化安全受到挑战
全球化进程中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稳定,极易波动,同时辨别能力又差,在这种文化碰撞中,难免受到冲击,是全面接收还是全盘否定,是盲从还是抵制,若没有系统的、发展的眼光,容易产生自卑或者自负的情绪,从而影响文化自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改革开放中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在极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价值理念,如效率第一、利益至上等,这与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得失观等发生了碰撞,大学生容易迷茫甚至偏执,进而影响文化自信。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权威的削弱。大学生成为QQ、微信以及各种资讯平台的主力军。这些平台言论自由、信息真假难辨、知识碎片式呈现,但大学生却对各种热点、头条乐此不疲,虽然国家加强了监管,但是,大学生还是容易受到各种谣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的影响,从而削弱了文化自信。
1.2.2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
很多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没有形成固定的体系,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严谨的教学大纲,教学过程失之于肤浅,教学活动重宣传轻参与,流于形式。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遗留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增强人文素养的课程不上心,放松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从而导致文化自信不足。 2.我校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涉及传统文化的课程有19门,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1门,公共选修课18门。必修课程为《大学语文》,从2018-2019学年开始,仅对专科学生开课,我校2018级专科学生人数为776人,2018级学生总数为2302人,比例仅为33.71%。18门公共选修课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外民俗比较、文学经典、戏曲艺术、书法、美术、舞蹈等,种类尚且齐全,但因为是选修课,受众数量较少。而且18门选修课,有12门是网络课程,缺少有效监管,无法保证学习效果。所以,我校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有待提高。 3.我校传统文化教学改进合理化建议 3.1在课程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所以,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传统文化教学的课程思政。
3.2增设传统文化必修课程
因为必修课的受众广,学习效果好,所以,如果要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增设新的必修课势在必行,或者新增,或者转化已有的公共选修课为必修课。 3.3在已开设的课程中,实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行课程文化,比如在思政课、大学语文及其他理工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思政课新编教材有传统文化章节,但是现代政治理论较多,具体文化示例较少,所以,教师可适当穿插具体示例。大学语文更多的是文学经典的教学,适当增加文化教学,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其他理工学科既可以在理论环节开展课程文化学习,又可以在实践环节强化文化教学,比如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及行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学习行业内前辈的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及踏踏实实的品质,这对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3.4 以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为切入点
国家要求高校培养人才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所以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应该以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为切入点。 3.5加强国学经典教学
国学范围广泛,大学语文已经承担了文学经典的教学,因此传统文化教学,可以侧重其他方面的经典教学,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6丰富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紧密联系第二课堂,在活动中实践传统文化理论
积极开展文化辩论、举办文化讲堂、举行文化展示、国内外文化交流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文化辨别能力。加强教学与第二课堂的联系,将教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意识,满足学生学习诉求,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参与积极性,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7借助新教学媒介,丰富教学形式。
借助多媒体、学習平台等新教学媒介,向学生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改变授课方式,如试行翻转课堂、微课等,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扩大受众范围,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许筱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生成机理及涵育路径[J].教育评论,2017. [2]田博圆.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研究[J].赤子,2018. [3]李成林.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养成[J].大连大学学报,201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26f8d6575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