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铜雀意象研究综述

2022-05-08 07:13: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中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铜雀意象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中大,大音希声,意象,唐诗,综述
唐诗中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铜雀”意象研究综述

一、

绪论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

本文以《全唐诗》为基础,在研究书中出现的“铜雀”意象。全书共有56

处出现“铜雀”一词。其中卷1739首与卷5511首重复,为王勃的《临高台》;卷5270首与卷9614首重复,为《铜雀台》,因作者存有争议,分别在宋之问和沈侄期的二卷中收录;卷52315首与卷541111首重复,为《赤壁》,作者分别为李商隐与杜牧;卷80124首与卷80145首重复,为《铜雀台》,作者分别为张琰和张瑛。去除重复之处,共有52处,其中卷795中为何,不成诗。

52处“铜雀”先以含义区分,可分为两类,即“铜制鸟雀”与地理意义上的“铜雀”。后者大多以“铜雀台”“铜雀妓”为主要描写对象。本文将具体分析后者中“铜雀”本身所带来的文化内涵及其引中含义,以及在唐代的大环境下,“铜雀”在诗中出现的独特内涵和形成的固有场景。其中,固有场景的形成将以具体意象的分析为基础,统计各诗中出现的意象重复与独到之处,以探究唐代“铜雀”的内涵与地位。

2 .关于《全唐诗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只以十人之力,一年多的时间内就编成。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当时朱彝尊已有“业经进呈,成书不说”之叹。其主要有如下数端: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这些也都是当时一般官修书不愿深究的积习。 二、

研究现状

现阶段研究“铜雀”的成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1 .以“铜雀”的文化价值为中心

(1)潘泠的博士论文《汉唐间南北诗人对地域意象的不同形塑一一以〈乐府诗集〉

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

南朝式的邺城“铜雀台/铜雀妓”意象作为一种经典地域意象被南北统一后的诗人们长期选择继承,即使中唐后邺城情事大变,唐人在书法

历史感怀时仍借用南朝的“铜雀”意象。而中唐后诗人对现实生活中宫人奉陵制度的指斥也多借由南方诗人创造的“铜雀妓”意象曲折表达。


唐代诗人在铜雀系列329首诗作中创作了23首,贡献大半,其中怀古

9首,类似南朝风格14篇。这里所说的类似南朝诗人风格或南朝式邺城乐府诗即指上节归纳的有固定人物(女(枝)固定地点(邺城铜雀台)固定时间(秋日日暮/月夜)标志行为(望陵、歌舞、泣)和特定基调(悲)的邺城主题诗作。

于是,唐人的铜雀主题乐府中,不少是诗人现实的、代言式的写作,也使这些乐府诗比之前代多了怨愤之气。

2但小玲《唐乐府中铜雀台诗文化内涵发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

报第23卷第62016.12

唐乐府中铜雀台诗是唐代宫怨诗一个重要的历史题材,文人巧妙地将悲怨意象和悲怨词汇相互运用,使之构成了一个富有典型悲怨文化的宫怨主题。铜雀台诗的悲怨文化从南朝发展至唐代不断丰富与革新,唐代文人的铜雀台诗创作不仅继承了南朝以来的怨文化,还对造成铜雀台悲怨文化背后的根源进行揭露与控诉,丰富了铜雀台诗的文化内涵。

3论铜雀台意象在唐诗中的流变孙京荣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6卷第6201612

唐诗中的铜雀台意象,既传承了汉魏六朝诗的宫怨传统,又体现出以人为本、以情为主的渐变特征。内容方面,由物及人,由史及事,增之怀古咏史成分。艺术上,形象鲜明生动,体裁丰富多样,多代言体,语言极富个性。对讲史平话及章回小说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4铜雀妓诗的繁荣及其诗史意义柏红秀20173月河北学刊第37卷第2

铜雀妓诗始于南朝,繁荣于唐代。唐代铜雀妓诗数量约为前代五倍,呈现出新特点:铜雀妓成为诗歌描写主体,诗歌重点描写她们的音乐表演,表达她们的情思,形象丰满立体。中晚唐音乐文化格局变化是铜雀妓诗繁荣的重要原因。唐代铜雀妓诗常被归入宫怨诗。考察唐代铜雀妓诗,对于研究唐代乐府诗创作和理解唐诗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 .以文献学角度分析

毕士奎的《唐人咏铜雀台乐府诗异文校释》 3 .以“铜雀”的主题为主

(1)吴学伶的《唐代铜雀台诗的双重回忆模式与宫怨主题》湖北社会科学人文视野

唐代铜雀台诗是宫怨文学的一部分,上承六朝,仍以古体乐府为主,五言居多,典型意象无大的变化。抒情方式以代言体为主,从六朝对铜雀妓的单一吟咏变为双


重模式:既是对魏武帝铜雀妓的追忆,也是唐代宫廷歌舞妓生活的再现。宫怨主题更加鲜明,并受宫怨诗其他题材的影响,物象有所增加,时空亦有拓展,体现了唐人的开创精神。

(2)邓小军、马吉兆的《铜雀台诗“宫怨”主题的确立及其中晚唐新变》 邓小军,马吉兆北方论丛2009年第4(总第216)

以铜雀妓故事为历史本事的铜雀台诗通常被看做传统宫怨诗,但事实上,不 同时代诗人们对此题材的关注程度、角度和重点都在变化和丰富中。在南朝和初唐铜雀台诗中“宫怨”主题得以确立,缺憾是只悲叹歌妓命运而无问责。中晚唐铜雀台诗发生两重大新变:独特地承载了唐人对奉陵宫人的同情和对活人配陵制度的批判;由宫怨主题转向咏史怀古,由表现对铜雀妓的同情转为对悲剧制造者的批判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悟。

4 .其他相关

(1)“偏言”之美:《世说新语》人物品藻个案探析范子炸山西大学学报(哲学

科学)2016.339卷第2

《世说新语言语》第86条:

王子敬语王孝伯曰:“羊叔子自复佳耳,然亦何与人事,故不如铜雀台上妓。”在王子敬看来,羊公一世清德,勤于王事,但对现实的人生并无直接的关系,其平生的追求与建树虽然具有超越性,却不具有现实性,所以其人虽然足称佳名,却不如魏武帝铜雀台上的歌妓。此处的铜雀妓变现为能够给人带来直接的审美愉悦。

(2)唐诗中的邯郸倡、秦罗敷与铜雀妓一一一个文学类型的文化阐释贾建钢,李红

霞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5月第35卷第三期

铜雀妓的传说一直伴随着喜好歌舞的曹操。汉末社会,群雄蜂起,局势动荡,儒家思想观念受到社会的挑战。与邯郸倡和秦罗敷迥然不同

的是,铜雀妓们受到强权的支配,被固着在铜雀台上,她们失去了能够选择的生活。曹操作为执政者,安排着铜雀妓们的命运,他更多地是在体验支配带来的满足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22d98d7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