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

2023-01-27 15:22: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服装史》,欢迎阅读!
中国,服装
1.骨针的发明,是人类服装起源的一项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最早的缝纫工具的诞生,同时

也是为以后的编织技术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2.皮服和卉服这种北方与南方人类共同创造的原始服装,标志了原始服装的诞生,是人类

服装的萌芽。

3.中国原始人类最早的饰物是颈饰。

4.最早的纺织工具是纺坠,它是手工纺纱最简单有效的工具。 5.原始人类用于纺纱和织布的材料大致有麻毛丝三种。

6. 十二章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7. 深衣:是周代最广泛穿着的长衣,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盛行于战国。西汉时期,东汉

以后多用于妇女。

8.汉袍分曲裾交领和直裾交领,皆右衽,领和袖都加花边,以菱纹,方格纹为多,比衣服

的花纹显得素淡。

9.直裾袍:自西汉之东汉逐渐普及 10.魏晋大袖衫为交领直襟式,长衣大袖,袖口不收缩而宽敞,有单夹两种。另有对襟式衫,

可开胸而穿不系衣带。

11.上衣下裤的服式称为裤褶服。

12.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衣大袖。

13.幞头是隋唐五代时期男子经常戴的巾帽,上自帝王百官下至庶民百姓,均以其为常服。 14.宋代的官服包括祭服、朝服、公服、时服四服。 15.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袖子窄小。

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宽松,也有夹衣和棉衣,窄袖与长袖之分。 衫是单衣,有袒胸贯头,对襟和右衽大襟三种,袖子分窄袖与大袖。

半臂:半臂是一种短袖或者无袖的上衣。可穿于内外,内者衣短,外者衣长,但大多及

于腰间,可突出女性身材,领有斜领直领之别。

16.隋唐至盛唐妇女着男装和胡服的原因:一是社会空气的开放,女性着装的自由度很大,

二是受西北少数民族及外来民族服装的影响,三十妇女猎奇心理和趋同求异的服装规律的内在作用。

17.唐代女子发誓主要分为髻、鬟。鬓三类。 18.唐代发饰包括簪、钗、步摇、钿。

19.靥装是在面颊两侧的酒窝处点画胭脂颜料。

20. 贴面:是一种薄片状的饰物贴于面部不同部位的化妆形式。有一种名为花子,又名花钿,是以金银等材料制成薄片,剪刻出花卉、鸟等纹样,贴在额头,眉心,两颊等处。 21. 为什么唐朝服饰鼎盛?

首先是隋朝的基础,唐朝的纺织品遍布全国威服饰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唐朝时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人民生活富裕稳定,与外国往来频繁,唐朝服饰既有本国特色又吸纳异域风情,唐朝文化氛围相当浓厚,诗词美术,推陈出新,当时的三教合一又为唐朝提供文化基础。蒙古服特征:男子长袍,圆领大摆,腰部缝以辫线。制成宽腰围,或钉成排纽扣,下摆折成密裥。首服则冬帽夏笠,色与服同。女袍服则左衽窄袖,内有套裤,裤无腰无裆,以以带系于腰间,女子首服以顾姑冠最有特色。

22.契丹服中男装以长袍为主,左衽、圆领、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纽襻,有带系于胸,两端

垂至膝。

23.元代蒙古族的服饰特征:男子长袍,圆领大摆,腰部缝以辫线,制成宽腰围,或钉成排

纽扣,下摆折成密裥。首服则冬帽夏笠,色与服同。女袍服为左衽窄袖,内着套裤。裤无腰无裆,以带系于腰间。女子首服以顾姑冠最有特色。


24. 补子的文化意义:对唐朝官服的继承发扬使汉族官服出现了符号化因素,明代官服吸

收了唐秀袍的形式和意义,把秀于袍上的纹饰图案改为可以补缀于袍上的补子,在区别官阶品级的同时,也注入了皇帝对各品官员的希望和要求。补子表现了官府制作管理的先进思想,补子的出现使标志图案和成衣分离,可以分开独立制作,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费用,同时便于更换。补子是明朝社会服饰中吉祥图案在宫廷中的反映。明代的审美心理趋向习性而朴实的风格,民间衣料上的吉祥图案是这种心理的直接反应。

25. 明代贵妇服饰和前代相比有所发展的是:凤冠和霞帔

26.明代妇女服装中褙子较为流行,其基本形制与宋代相同,一般有两式:一为合领对襟大

袖,一为直领对襟小袖。

27. 水田衣:衣为长衫,以各色零碎布料拼缝而成,因拼出的衣服上颜色大小不一,交错

不同,形似江南那春日的水田。故名。

28.清朝区别官员品级最主要在顶子和补服上。顶子是冠帽上的钉珠。高级官员帽顶后面还

插有一束孔雀翎毛,称为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 29.满女发式多为平髻,又称一字头、两把头。

30.旗鞋是一种木底高跟鞋,高跟固定在脚心部位,上大下小,高约两寸,状如马蹄称马蹄

底,如花盆的称花盆底。

31.满汉女服衣襟大体有三种即右衽大襟、右衽琵琶襟、对襟。

32.明清男子皆好戴巾帽,明代戴的多是网巾,方巾和小帽,清代则是瓜皮帽。 33.四方平定巾即方巾,其顶部成平面四方形,帽筒稍高,可罩住全发。

34.华人着西装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青年中留学归来,另一类为外商办事的洋买办。 35.民国时期的男子中式礼服包括长衫和马褂。

36.女学生装可分为两大类,已是中式衫裙,另一是西式服装。 短袄长裙是学生装的典型搭配。

37.中山装是19254月广州革命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将他创导的制服命名的服装。 38.中山装的特点:①中山装外形上呈方形,宽窄适中②领口以下灯具排列五粒圆形纽扣,

顺衣襟而下呈中轴线,③左右共四个口袋均衡对称,形成含蓄、庄重而平衡的风格。

39.中山装: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四个口袋: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袖口三粒纽扣: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40. 旗袍的渊源:旗袍原是清代满族男女通用的长袍,满族分为八旗,各旗分管的军民皆

称为旗人。他们的袍服,后人称为旗袍。

41. 旗袍的特点:1.旗袍裁制简单,一块衣料从上到下一次裁制成功,适合普通家庭妇女

自己裁制,2,旗袍的衣料要求可高可低,适合于各个阶层妇女的需要,3旗袍线条简洁流畅,优美地勾勒出女性的曲线美,同时又能掩盖体形上的某些不足,4,衣领和袖子的多样化,既能满足不同女性的审美要求,又能各自衬托出女性的娇美和秀逸。5,旗袍的适用面极宽,既能用于庄重的社交礼仪场合,又能应用于日常生活起居之中6旗袍的服饰搭配非常容易,无论中西,无论冬夏,一袭旗袍都可与其他服饰和饰物相搭配,并且各有千秋地突出着装神韵。7,旗袍的纹饰可素可艳,能供不同场合,不同心理,不同身份者选择。8,此外,旗袍的形象和中国的审美观十分契合,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规整、含蓄、端庄的审美要求,也迎合了中国女性温和内敛的性格特点。

,42.49年到66年妇女崇尚带有政治色彩的列宁服和民间传统的小花布棉袄,男子则以中山

装和军便服为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1b19782ec3a87c24028c4c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