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3年秋八年级物理上《机械运动》集备研讨建议》,欢迎阅读!
《机械运动》
一、本章课标要求
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活动建议: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说明这些现象表现出的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2.1 能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例1 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2.2.2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定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本章教师用书的课时建议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课时(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和估测,重点长度的估测和估读,难点长度单位换算和长度的估读 第二课时:长度的特殊测量、时间测量和误差)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1课时(机械运动、参照物、路程定义、速度、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1课时(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速度计算练习、s-t、v-t图像)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课时 注意:
1.如果开学先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则第三节运动的快慢s-t、v-t图像的知识应放下,以后再补充.
2.第一节长度的单位换算可根据各自学校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学生较难掌握,建议着重m与dm、cm、mm之间的换算即可.
3.由于长度测量的估读是难点,可能是只有长度测量才要求学生进行估读,但其他物理量的测量不要求,所以学生未能养成习惯,所以建议要求学生除秒表读数外,其余测量仪器读数时都进行估读.
秒表读数不估读的原因是:秒表的齿轮是一格一格的,齿轮转动一格,秒针就跳动一格,即一秒,不存在秒针跳动半格的现象,所以秒表读数肯定是秒数的整数倍,不会有0.5s.(秒表不估读的原因,老师要不要和学生说,请老师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把握) 三、本章各节的教学思路
第一节
一、课标要求:
2.2.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例1 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二、备课思想:
1、本节课,很多老师觉得测量很无聊的,没什么好讲,不好玩,放在初中物理的第1节新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授课学习,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本章内容的有趣性,同时也理解估读位的重要性(难点):通过估读位反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精确度。
2、我们在课标中至看到对刻度尺读数时估读的要求,其它测量工具并没有看到估读的要求。其实我们在讲其它测量工具(除停表外)的使用时,例如弹簧测力计、天平、电流表、电压表等测量工具的读数,也可以用同一个要求,让学生进行估读,这样一来,可能学生会好接受一点,免得学生觉得其它地方都不用估读,但一到刻度尺读数时又要估读,就很变扭。(可能有一些老师会担心学生中考考试的时候多写一位或少写一位扣不扣分的问题,其实怎么多年的中考评卷中,也没有在学生有没有估读的问题上扣学生的分。以上第2点的处理更有利于学生高中学习的衔接过渡。) 三、课时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长度测量和估测
第二课时:特殊长度测量、时间测量和估测、误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长度测量
教学活动 活动一:
在课堂上测量某位学生(身高约高约好)平躺时和站立时的身高。
备注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能否用一把三角板来测量这位同学的升 高,为什么?
S:(预测)不行,因为不够长。
教师在这个位置就可以讲明刻度尺的量程问题。
注:量程有两种表达方式,若最小值为零可以只说最大值,例如:该刻度尺的量程是0~20cm,可以表述为该刻度尺的量程为20cm;但如果量程的最小值不是从零开始,则不能直接用测量的最大值表示量程,例如某温度计的量程为-10°C ~100°C,不能表述为该温度计的量程是100°C。
1)
先用分度值为1dm的刻
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分度
度尺来测量该学生平躺时和站立时的升高,值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没差别;
的准确度,且通过读数的估读
注:分度值是1dm的刻度尺,在市面上位就可以反映测量时所以刻
或者实验室里都比较少见,但老师可以尝试度尺的精确度。 用油性笔在光面的纸上自画刻度即可。
2)
用分度值为1cm的刻
度尺来测量该学生平躺时和站立时的升高,结果有差别;
3)
用分度值为1mm的刻
度尺来测量该学生平躺时和站立时的升高,结果有差别;
估测长度和单位换算
活动一:可以让学生估测一下课桌高度、自
目的: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己步伐的长度、课室的长度、一拃的长度; (注:让学生说出自己估测的依据,是依靠什么生活经验)
活动二:让学生分别用刻度尺测量一下刚刚目的: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及所估测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例如自己正常步读数的训练,同时学生步伐长伐的长度),比较谁刚才估测得越准确。
度的测量,也可以为后面第4
在这里,可以利用学生的测量结果讲单节在课堂上测量不同学生步位换算。
(注:1、如果你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上课,
行速度的实验做铺垫。
放在第一章上,此时由于学生不具备数学指 数运算能力,所以此处的单位换算及练习要 把握度,不要上得太难。同时例课本P13的资料表中的数据要做相应的更改。例如7×10m要帮学生改为0.0007m。
-4
目的:帮助学生克服在单位换算时,没有具备指数运算能力
2、可以尝试另外一种单位转换的方法:的问题。 小数点移位。例如,0.00007m=0.07mm
【课后作业】
练习1:话说同一个人起床后和临睡前的身高是不一致的,你认同吗?不妨请你通过实验检测以上的说法是否正确,同时完成以下内容:
(1) 请在家里选择两种不同分度值的尺子,分别记录下其相关信息及测量数据:
测量工具 尺子1 尺子2
量程
分度值
起床时的临睡前的
身高读数 身高读数
(2) 从测量数据中发现,使用不同分度值的尺子,结论一样吗?______。使用
_____(选填“1”或“2”)尺子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为了测量的准确应该尽可能选分度值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的刻度尺。
(3) 测量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时,应选用分度值为__________(选填“1dm”、
“1cm”或“1mm”)的刻度尺,具体的测量步骤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 特殊长度测量
老师可以在堂上引导学生分析几个特殊长度测量的具体步骤: 1)测量一张纸张的厚度
2)类似像在地图上计算出哪里到哪里的实际距离的问题
3)测量铜丝的直径(其实本质和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原理是一样的,都用到累积法。) 注:把测量银币的直径、测量硬币的周长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
2、时间的测量和估测
让学生认识常用的时间测量仪器、还有停表的使用和读数、时间单位换算
活动一:可以在班上开展比赛,让学生估测1分钟,其中一个用停表,其它同学用自己的办法(不能使用测量工具),看看谁估测得比较准。 3、误差
说明误差与错误的不同,讨论减少误差的方法。
【课后作业】
练习1:(1)如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2)如何测量一根铜丝的直径,请写下你的实验步骤:
练习2:请你用正常的步伐绕着学校操场走一圈,并使用________测量工具测量出
自己走完一圈所用的时间_________。同时在测量前,找几个同学自行选用非仪表
的方法进行估测。比一比谁估测得更准,且记录在下列的表格中:
选用的估测方法
所估测时间值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速度
一、课标要求:
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活动建议: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说明这些现象表现出的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2.2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课时安排:(1个课时) 三、教学思路
设计思路: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和第三节 速度 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机械运动中反映了路程、时间和速度,当研究“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又需要有关速度的知识.因此,可以把这两节书结合起来讲.
1、讲清楚什么是“参照物”:参照物可以理解为相当于眼睛不动的点。所举的例子应是学生熟悉的、自身的体验.例如:当人经过桌子时,如果以桌子为参照物,则桌子是不动的,人与桌子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说人是运动的.
2、建立“路程”的概念:书本都一直都没有“路程”的概念,可能认为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但“路程”也是速度计算其中的一个物理量,因此可以在讲“机械运动”时,把“路程” 的定义——通俗的说是物体运动时所通过路线的长度,向学生交待一下.然后,物体走完这个路程是需要“时间”。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也有快慢的,这就是“速度”.因此,在讲机械运动时,除了文字,加上案例,也就是给出一个示意图,可以把这三个物理量要在图中表示出来,并得出速度公式.
3、注意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速度单位的换算不能让学生只是记,而让他们知道推导的过程.
4、有关“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可以放在讲完速度后再讲,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因为学生有了速度的概念了,再举有关例子学生可能更容易明白.例如:甲、乙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甲的速度比乙快,以甲为参照物,乙同学向哪个方向运动呢? 【课后作业】
书本P18第1、2、3题
(其中1、2题难度不大,可以放在课内或课外都行。但第3题,学生看完题目可能不太明白,这是因为学生对如何拍摄比赛过程不清楚,这时可以找一些现场直播的视频,让学生知道
是
有
摄
像
机
几
乎
与
运
动
员
同
速
拍
摄
的
(http://v.ku6.com/show/DCKoD8r830mzBZlexnWwiQ...html),所以才觉得运动员是处于屏幕内的。)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一、课标要求:
2.2.2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课时安排:(1个课时) 三、教学思路
1、 通过简单的实例,说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分析p21 想想议议 ,通过“同时间比较路程”可以看出甲车的运动快慢是不变的,乙
车是越来越快的。进一步计算每十秒内的小车运动速度,甲车的运动速度不变,乙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头20s内甲车速度比乙车速度大,20s至40s内甲车速度比乙车速度小。通过分析得出甲车作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随着路程和时间的增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乙车作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 3、 利用图1.3-3,要求学生以甲车的运动时间t和对应的路程s为数据,在s-t坐标轴上
描点连线作图,讲解s-t图的物理意义。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讲解s-t、v-t图(如下图)及图像中两线交点的物理意义。(若要讲此点教学内容,必须把本章书放在学期末最后一章书讲,要等学生在数学上有足够知识储备才可在物理上学习)
t
t
s
v
4、公式v=s/t的简单计算,课堂上完成练习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课后作业】
1、 如表所示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车票,请回答以下问题:在小明所
乘坐的全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一、课标要求:
2.2.2通过实验测定物体运动的速度。 二、课时安排:(1个课时) 三、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弄清楚下列问题
1、 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是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实验所根据的原理是? 2、 实验是采用先确定路程再测量时间,还是先确定时间再测量路程?哪个更合理?为什
么?
3、 如何使小车运动?如何使时间更便于测量?
4、 在图上标示清楚你在某次实验中所测量的那段路程。(这点是比较容易忽视的内容,学
生必须懂得用图示的办法把所测的物理量准确的表示出来。) 5、 小婷设计下面的表格,请指出其中的不妥之处。 1 2 3
V=(V1+V2+V3)/3 6、 进行实验
拓展活动(老师可以把这个实验作为一个小课题研究):新闻曾经报道过,萝岗区的某个人行横道交通灯所设置的绿灯时间太短,行人无法在限定时间内通过人行横道。那自己家附近的红绿灯的绿灯时间是否合理?人行横道交通灯所设置的绿灯时间是否合理呢? (1) 要知道绿灯时间是否合理,就要知道人行横道的距离,而人行横道的距离可以通过
什么办法估测呢?就必须先测量学生步行的速度(这就是一个练速度公式的过程,不是非要用纸笔算才算是练)。
(2) 测量学生的步行速度用什么原理(训练学生运动速度公式)?现在知道什么?测什
么,如何测合理?(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让学生思考,方法应不止一种)
(3) 方案一:可在教室,通过学习书本的平均速度测量的方法完成所需要的测量。测量
教室的长度,测量从教室一头走到另一头所用的时间,用v=s/t求出平均速度。 方案二:„„
(4) 知道学生的步行速度之后,便可在现场利用步速估测人行横道的距离。
(5) 如何能知道小孩和老人的步行速度呢?(可在路上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通过观察,
测量和记录相关数据进行估测)
(6) 利用t=s/v,可以求出小孩和老人通过人行横道所要用的时间,对比原来设置的人
行横道的绿灯时间,便可知道是否合理。
路程/m S1= S2= S3=
运动时间/s
t1= t2= t3=
平均速度/m/s V1=_______ V2=_______ V3=________
(7) 可让学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注意:“雷达测速”多数采用的是“多普勒效应”,教学中不要讲错。 【课后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总结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注意事项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一般中学生的课桌高度大约是 ,当你静坐时1min脉搏大约跳动 次(若学生未能对课桌的高度和脉搏跳动的次数进行估测,则可以利用身边的工具进行测量,再作答)——此题主要是想学生在测试过程中能亲自动手进行测量.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分别是以 和 为参照物.
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请借助图1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
图1
B
A图表明:在相同的 内,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运动越快; B图表明:通过相同的 ,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运动越快. 4.2007年4月18日全国第六次列车大提速,国产动车组开始正式投入营运,下表是空调动车组D517次列车从北京到北戴河的时刻表. 车次 D517 D517
序号 车站 1 2
北京 北戴河
时刻 当日 当日
到达时间 ———— 08:15
开车时间 06:25 ————
公里数 0 277
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到北戴河的里程为 km,D517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是 km/h,合_____ _m/s (保留一位小数).
5.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传播的速度为3×10m/s,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上海接收到北京发出的信息,大约需要5 x 1Os,则上海到北京的距离约为 km. 6.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甲所示,由图甲可知:(说明:若本章放在开学初讲,这道题不能使用.)
-3
8
(1)甲同学0s~4s内处于 状态,4s~8s内处于 状态(选填“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减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第8s末甲同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0s~8s内甲同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3)请在图2乙中,画出乙同学在这段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象.
二、计算题
(要求写出根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并代入数字,演算过程及结果都要在数字的后面写上正确的单位。)
7.如图3所示是G105国道上距离某大桥不远处路旁竖立的一块交通牌,请根据交通牌的含义计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示牌到大桥最快需要多少时间?
8.甲、乙两物体每隔0.1s的运动轨迹被记录在纸带上(如图4所示),请用两物体在纸带上运动的轨迹s(测出轨迹s的长度后作答),求出甲、乙两物体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三、实验探究题
9.小明和小芳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图5所示。 (1)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由此可以判断:________ __的测量更精确.
(2)小明用甲刻度尺测量此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3.25cm、3.24cm、3.27cm、13.25cm、3.26cm。五次中有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错误的原因是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cm.并以“· ”表示眼睛,画出小明读数时眼睛的位置.
乙
用时 用时
V
t
图2甲
图2乙
距大桥
8km
图3
0.1s
甲
s
0.1s 图4
甲
乙
图5 小明 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小芳 10.沿长廊AB方向铺有6所示:
(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m.
(2)小明用停表测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用时________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__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m/s.
图6
11.有一种像头发一样细的铜导线,要测量它的直径,可提供一支铅笔和一把刻度尺,请写出你的实验步骤及所测物理量(用符号表示),并写出直径d的表达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18ee2ffcd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