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顾恺之《洛神赋图》》,欢迎阅读!
《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
由于《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我们只能局部欣赏。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下《洛神赋图》局部《子建睹神》(图1)部分。此部分画的是主人翁曹子建(曹植字子建)在翠柳丛石的岸边突然不经意地发现崖畔洛水之上飘来一位婀娜多姿美丽照人的女神时如痴如醉的神情写照。你看他生怕惊动神女洛神,下意识轻轻地用双手拦住侍从们,目光中充满了初见洛神时的又惊又喜的神态。高明就高明在顾恺之在处理曹子建的侍从时,将他们画得程式化,用侍从们呆滞的目光、木然的表情,以衬托出曹氏喜不自禁的神情,使画面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时我们看到的曹植的神情是既专注又惊讶,内心既激动外表又矜持的复杂心情,这是言语所难以表达的。 而《云东以载》部分,可一窥东晋画家顾恺之所创造的“高古游丝描”之真容。图中有大量的对于云和水的写照,画家所勾描的对于水的势态的描绘,有时舒展自如,有时平滑光洁,有时荡漾回旋。总之,画家笔下不同的水势、水态、水性千变万化的组合,使这种种波涛律动的江浪之美又与画中人物的惊讶、激动、惆怅、流连烘托成一体,影响着画中气氛,将画家的情绪传染给观者,使观者一同受到感染,可谓高明之笔。
顾恺之在《洛神赋图》中还根据曹植的《洛神赋》中文字的描绘,创造了许多神仙和奇禽异兽。实际上,这些神兽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完全是画家凭想象将多种动物的特征融合成一体而画出的视觉形象。如他画出的海龙就长着一对长长的鹿角、马形脸、蛇的颈项和一副如羚羊般的身体,他画的怪鱼也长着一只豹子一样的头。它们虽然奔驰在江水之上,却没有飞溅的水花,就如同腾飞于空中一般。这种高古的绘画技法,烘托出了画面的热闹,增强了故事的传奇性和神秘性。以绘画的方式再现一个纯文学作品,在现存古代作品中,《洛神赋图》是最早的。《洛神赋图》采用了连续多幅画面表现一个完整情节的手法。我们看到,画中的男女主人公在不同的场景下多次出现,有点像现代的连环画。这种结构与表现形式,与其它现存相应作品比,算是非常早的,也许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此外,这种多幅、情节性的绘画作品,很适合手卷形式——因为适合拿在手中展卷把玩,故名。手卷与立轴是中国古代绘画两种最主要的装裱形式,“卷轴画”这个名称就是从这儿来的。
《洛神赋图》中的洛神,衣带繁密而飘举,画家巧妙地利用了衣带飘在风中的感觉,烘托出这位神灵的仙逸与灵秀。此外,画中山水与人物的比例关系,正好符合古书中关于那个时代的山水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记载。当时的山水形象只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画家还没有能力把它与人物的真实比例还原。画树的方法也很稚拙,有的甚至像手掌一样,难怪古人形象地以“伸臂布指”来形容。如果换一个角度理解,这种山水画的不成熟,反倒更好地突出了人的形象,试想如果人与山水处于真实的比例中,那是看山还是看人呢?后代山水画高度发达,人与山接近于真实比例了,可人在自然中那样渺小,如何表现他们的故事?如果将洛神置于高山大河之中,读者恐怕也很难体味到赋中描述的那种“轻云蔽月”、“流风回雪”的优美意境了。
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不但可以一窥顾氏早期代表作之风貌,亦可发现中国画当年的绘制风格。实际上,《洛神赋图》保留了较多的古代壁画的造型与设色方式,铺陈叙述故事的构图方式也和汉代画像石的布局相似。能从《洛神赋图》中欣赏到这么多的东西,也算是这卷画的魅力之所在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10a017b168884868762d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