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31.《老子》二章--《老子》》,欢迎阅读!
(四课)老子,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后世与庄子并称“老庄”,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也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 老子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老子》二章 第一段: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恶;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是知道什么是不善。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所以有和无相对而产生,难和易相对而成立,长和短相比而显现,高和下相对而依存,音和声相从而和谐,前和后相随而有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因此圣人用“无为”处理事务,施行“不发号施令”的教化。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听任万物生长而不替它们开始,生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恃为有功,成就功业而不自居。正由于不自居,所以就不会失去。
第二段: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译文:天的“道”,不是像拉弓射箭吗?高了就压低一些,低了就抬高一些,力太大了就减一些,力太小了就加一些。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的“道”是减少有余的而补充不足的,人的“道”却不一样,是减少不足的而送给有余的。
孰能有?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怎么能把有余的送给天下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所以圣人推动万物而不恃为有功,成就功业而不自居,他不愿意显现自己的贤明。
三、思想内容评析
第一章首先论述事物的相对性: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对而成立。然后论述“圣人”的行为准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而教,不为始,不有,不恃,弗居。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准则。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万物莫不有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道自然,人道无为。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去做,不轻举妄为,不发号施令,正因为这样,“无为”就可以“无不为”。 第二章论述“天之道”和“人之道”的区别是:“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则损不足以奉有余。”而圣人是按“天之道”行事的,所以能“有余以奉天下”。这是作者的理想追求和
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四、《老子》的艺术特点
《老子》的文体,既非如《论语》那样的语录,也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全书约五千字,都是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又押韵脚,特别便于记诵。全书81章,各章节大致有一定的中心或连贯性,但结构并不严密,前后常见重复。它的语言无所修饰,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常常揭示出事物向其反面转化、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断转变的规则,以及从反面取胜的途径,反映出中国先秦时代哲学思想的透彻性。
老子名句:
道可道 非常道 译文:道是可以说出来的,但是能够说出来,就不是真正的道。 名可名 非常名 译文:名字可以命名的,但是能够命名的也不是真正的名字。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译文:真实的话是不华美的,花哨的话不可信。 善者不辨 辩者不善 译文:善良的人是不狡辩的,狡辩的人是不善良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译文:真正的智者,他的知识不是很杂的;知识很杂的人,不是真正的智者。
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译文:做难事要从容易的事入手,做大事要从小事入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译文:天下的难事必然是从容易的事做起的,天下大事必然是从小事做起的。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译文:好事与坏事是相互转换的,你现在很幸福,说不定这祸埋伏幸福当中,你在碰到灾难的时候,你要看到光明。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译文:那么粗合抱的大树呢?细小的萌芽生起的。九层的高台,开始于堆积起来的泥土。千里的行程,开始于足下第一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能够了解别人叫做智。能够了解自己叫做明。胜过别人叫做有力,胜过自己就叫做坚强。知足的人富有,坚持力行的人就叫做有志。不丧失其本性的能长久。死了以后不被人遗忘的就叫长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10358cc6529647d272852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