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重别周尚书》说课稿》,欢迎阅读!
《重别周尚书》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邱家小学的王君,我说课的内容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 传统文化》四年级六单元18课“古诗两首”中《重别周尚书》教学片段。本次说课包括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科书目标是,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重别周尚书》这首诗是六朝时期北周的庾信创作的,内容简短,朗朗上口,但是创作背景比较复杂,只要理解诗意,极易熟读成诵。
2.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 ②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歌含义。
③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惜别之情,能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④了解诗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中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3.重难点
熟读成诵,理解诗意。 二、说教法
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 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古代诗歌的学习以讨论交流背诵为主,在充分准备图片和各种有关庾信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理解和总 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让有意义的教学有意思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让枯燥的古诗变成一个个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小故事,那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倡导多种方法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交换资料等,培养学生的热爱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名学生背诵自己所熟悉的古诗,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如《乡思》、《望月怀远》、《月夜》等等。设计这一环节为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学生诗人和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2. 揭题,解题。
指名读题后弄懂题目的意思。“重”字,学生自己能理解;“别”这里是分别、告别,学生并不陌生。关于“尚书”一词,老师问:“什么是尚书?这里指谁?”这时要倾听学生的发言,从而补充或强调。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如你一定听说过“阳关大道”吧,你知道它的由来吗?你了解庾信这位诗人的故事么?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的认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者是课本中的 “注释”、“解析”、“知识链接”,通过阅读交流,初步了解这首诗。
3. 设计在解题时扣住“不见”二字,是为了让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半具体半抽象的盼望回到家乡的印象,从而促进对本首诗歌的理解。
4.扶放结合,释疑,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后让学生充分地读,再共同讨论,看看有什么不清楚的词,可以提出来。对“惟有、河边雁、归”三个词,老师要给以解答:可让学生说说第一句诗“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的意思。这是全诗中最难讲的一句。如果学生有难度,就由老师来完成:“一人”在这里指自己。突破这一难点后,就可以让学生一人读诗句,一人讲意思,然后连起来讲讲这首诗了。
5. 师述意境,指导感情朗读。
老师深情地说:“让我们闭上双眼,一起跟老师吟读”
设计这一环节,旨在带领学生进入古诗情境,得到精神的愉悦,以增强学生朗读的感染力。待到师述情境后,让学生先简单地叙述自己此时的感受,再让学生去读古诗,大多数学生就应该能表现得很好了。当然,在老师心里要对学生应该读到什么“位”有清楚的要求,当学生达不到时,老师就应该范读,给学生引领。
6. 体会该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特点。
老师过渡如下:同学们朗读得真棒!当你闭上眼睛的时候,你能看到诗歌里面有那些景物?宽阔的阳关路上,从没看到过一个人回归故乡。只有河边的大雁,一到秋天,就排成一行一行的向南方飞去。
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7.背诵古诗。
现在,谁能当当小诗人,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成就感,同时,更好地内化语言。
8.体会诗句“有景有情”的特点。
师问: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下这首古诗的目的是什么呀?学生应该能很好地体悟到诗人想念故乡的感情。
五、说板书
为便于学习与背诵,我把题目、作者及原诗均板书出来,特别是庾信的“庾”,极易写成病字旁,做特别强调。附板书:
重别周尚书 (北周)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02ecde45f0e7cd18525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