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满”的喜与忧》,欢迎阅读!
“小满”的喜与忧
来源: 北京晚报 2016年05月20日 版次: 37
晏藜
“小得盈满”不是不盈满,而是一切都欣欣向荣,扎实地在朝人们所期待的方向走。
今日是节气“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道,“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这里的“物”,指的是麦子之类夏熟农作物的谷里开始渐渐饱满,不过只是“小得盈满”,并不是大满全满,因为这些作物还并没有成熟。然而,二十四节气中却也并没有像“大满”这种名字里标志着全盛时期的节气(倒是有个“芒种”,催人快种快收),似乎人们并不过分期待着全满,倒是面对小满这样将盛未盛的节候时,满心喜悦。
物候生长有“大满”,但人们却不爱把话说得这么全圆完满,并不是没有来由。汉代《周易》中就有“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的句子:太阳自东方升起,一到正午就要偏西;月亮一点点盈满,及至满月时就会亏缺。这是很正常的自然规律,却被文人很敏感地捕捉到,然后套上盛极必衰的世态人情。
《红楼梦》开篇不久,秦可卿就对王熙凤说了一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原本那时还是贾府最炙手可热的时候,但里面的人却已经从安乐中生出忧患来,觉得“登高必跌重”,这个叱咤百年的家族,“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这话听得泼狠如凤姐都心生敬畏,惶恐地问怎么才能永葆荣华富贵,却被秦可卿冷冷嗤笑了回去,“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她说得淡定,认为人世盛极而衰就是必然的规律,绝对不是人可以影响的。人能做的最多就是居安思危,
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就算是“常保永全”了。
在文人心目中,“物极则亏,祸盈而覆”的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而且自然和历史的许多事实也在有意无意间对这种念头加以巩固和证明。所以他们一向喜欢“月半圆,花半开,酒半醉”的境界。
于是,和全盛“大满”时期随时都要担心倾覆的惶恐相比起来,“小得盈满”看起来就安全得多。况且“小得盈满”也不是不盈满,而是一切都欣欣向荣,扎实地在朝人们所期待的方向走,属于人们心中一个既安全又符合期待的地带。 但是,即使再惶恐,事物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这将盛未盛的阶段,更何况这个看起来很合宜的时节,对于真正的农人而言,并不是那样好过的。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苦菜是指野菜,品种虽然多样,但因为共同的特点——味苦而得名。小满的第一候意味着,即使新粮将要成熟,但眼下却仍是一个青黄不接芜芜杂杂的阶段。幼年时常听老家村里的老人跟我们感叹:“你们这个年代出生的小孩子多好啊!有吃有喝。”小时候觉得不理解甚至有些可笑,又嫌长辈们勒令我们不得不吃的主食难吃,心道有吃有喝算得什么难事呢,好吃好喝才算好。后来才渐渐了解,在以前,小满时节的农人往往没有多余的东西可吃,只能用野菜来充饥。
“二候”中的靡草是一种枝叶很细很柔的草,这种植物喜阴,所以在夏日很难存活。小满节后,真正的夏天扑面而来,这种柔弱的草再难抵挡这样霸道的阳气,纷纷死去。在“靡草死”的第二候过去之后,农人的好日子才真正到来了。小满的第三候“麦秋至”,乍看像一个秋天的节日,但这个节候最早其实并不是这么叫,而是叫“小暑至”,在元代才被改成现在的名字。虽然是在夏日,但对于麦子和植麦农人而言,却已经是成熟的秋天,所以叫“麦秋至”。农人才管不得什么“水满则
溢月满则亏”,那对他们来说太虚无了,而谷子充盈饱满的颗粒才是他们所期许的,这是属于他们的“大满”时节。对于文人来说心有戚戚的意味,农人们是完全不在意的,因为他们的“满”并不是随时要衰败倾覆的预兆,而是意味着他们再也不必忍饥挨饿地吃苦菜了。这种植根于土壤和衣食的欢喜,比起文人墨客的伤春悲秋,更切实,也更具力量。
其实,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本来就是来自于按农时耕作的农人。但很难想象,像“惊蛰”、“清明”、“小满”这样充满诗意的名字,没有经过文人的润色。因为农人提供普遍的经验,文人从中提炼出美,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规律,像文学史上所谓的“民歌”,如《诗经》、《挂枝儿》等,都是如此。这当然有臆测的成分,文人不事稼穑,未必万事起名都亲力亲为。于是忍不住挠头,若是纯由农人自己来取节气的名字,会不会也有一个“大满”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fd1f201050876323012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