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2022-07-21 17:24:3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误区,走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的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的重视,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也引起了广大家长的关注。家庭教育有哪些误区呢? 一、重智轻德,造成孩子畸形发展

我们许多父母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种十分强烈的补偿心理——自己童年失去的,要让自己的孩子得到;自己儿时没有学到的,一定要让孩子学到;自己上山下乡吃苦,不愿让孩子再吃苦。为了孩子出人头地,聘请家庭教师为孩子补课,购买各种课外资料让孩子看;为了孩子成名成家,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是让孩子练钢琴,就是让孩子学画画。

许多家长把精力倾注在孩子智育上,对品德教育却认识不足,要求不严,至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良习惯姑息迁就,任其自然。这必然会造成孩子胸无大志、是非不辨、缺乏教养、惟我独尊等坏习惯。这样的“一手硬”“一手软”教育必然造成孩子的畸形发展。生活中许多触目惊心的事例发人深省。 二、缺乏情感,扩大了家庭代际距离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家长虽然整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并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有时不掌握情况,说些警示的话语,孩子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引不起重视;有时发觉孩子有些不对头,却从孩子嘴里得不到实情,常常是干着急没办法。有时家长说得多了引起孩子的反感,家长也就不理不问,听之任之。 这样,父母与孩子的代际鸿沟越来越深,距离越来越大。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面对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巨大压力,一些秉性要强的孩子表现为加倍努力——取得好成绩——获得赞扬,在一片赞扬声中,“好孩子的标准就是学习好’的烙印便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心里,而虚荣心和变态的自尊心也随之不断膨胀。对于另一类孩子,由于家长设定的目标使他失去了个人发展的余地,便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往往看问题理想化,心理承受能力弱,经受不住挫折和打击。因此,他们在心理上更需要沟通。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业之外的精神上的关怀,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挫折,给他们倾诉烦恼和宣泄积郁的机会,帮助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棍棒高压,导致了孩子粗野无礼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古训仍在左右着不少家长。孩子考试


成绩差、违反家规校纪、任性不听话,都可能遭到训斥、谩骂甚或痛打。棍棒高压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粗暴、封建专横的教育手段是家长不懂教育的表现。高压政策会带来负效应。家长经常打骂孩子,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会导致逆反心理,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长。棍棒、高压、斥责、谩骂教育下的孩子,要么成为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惊弓之鸟;要么成为乖张暴戾、欺凌弱小的害群之马。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认识并纠正错误,但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动辄训斥、嘲讽、鞭笞,不仅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时反而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绪,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家长对孩子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一方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可迁就,对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坚决抵制;另一方面要严中有情,注意场合,讲究方法。 四、金钱刺激,助长孩子的高消费

奖赏运用得当,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激励机制,但不可过多过滥,要有“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有的父母把企业管理的办法搬到了家庭教育之中,而且立即兑现,决不拖欠。有的家长为了鼓励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发钱奖励。有的家庭,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有的家长没工夫教育孩子,于是尽量满足孩子花钱的欲望。

家长把对孩子的“奖赏”变成“贿赂”,把父母子女关系变成了一种赤裸裸的金钱雇佣关系,不仅助长了孩子高消费的风气,还容易造成一种错误导向:孩子为钱而学习为钱而生活,在其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切向钱看”的种子,最终酿成了学习和生活的苦酒,其结果是家长没有想到的。 五、溺爱包办,养成孩子的依赖思想

爱孩子是人之天性,但爱必须得法、恰到好处。然而现在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皇帝”“小太阳”“小公主”。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都成了他们奴仆,一切围着“太阳’’转。许多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干,可许多家长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溺爱包办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劳动观念,不愿参加公益劳动,生活中事事依赖父母,不懂得关心照顾别人。

现在,社会上不少家长感喟“我怎么付出得越多却收获得越少”。他们宁可刻薄自己,也要让孩子每天能吃上鱼肉禽蛋、水果点心,让孩子穿得体体面面。结果怎样?这些生活上受到父母无微不至关怀爱护的孩子根本不敬重父母。溺爱,包办代替,究竟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孩子的无情与懒惰,也带来了父母的悲哀和失望!


六、言行不一,降低了家庭教育的可信度

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学校教育,更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言行不一,形象不佳。一些年轻父母,上班时十分繁忙,十分辛苦。而一回到家,便只想着自己的休闲娱乐,全然不顾在一旁写作业的孩子。难怪不少孩子只看到父母“吃喝玩乐”的一面,形成了“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不想学习,不思奋斗。这一切,能都怨孩子吗?

劳累一天或心情不佳的父母,为了孩子,请你回家振作精神。你若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你若要求孩子怎么做,自己就首先那么做。只有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信度。

“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孩子的目光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不停地注视着大人的言行举止,模仿着大人的习惯行为。家长应走出形象误区,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每一个家庭都担负着培养教育祖国下一代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出息、有作为的人,有各种条件、因素和方式的影响,但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家长自身的表率作用。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那么这个家庭就是一个幸福的、有希望的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安定、祥和,充满朝气。

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希望,让我们所有的学生家长携起手来,共同构筑家庭心理教育的系统工程不断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我国社会义现代化事业培养高素质的、高水平的一代新人!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参与日后社会竞争,迎接时代的挑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fcf7f2c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