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千秋太史公》,欢迎阅读!
千秋太史公
中国---那拥有5000年文明的传奇国度,在这里,屈原曾高歌向天“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这里,柳永也曾浅酌低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这里,李白举酒高和 “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在这里,纳兰容若亦曾感叹“人生若只若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我们透过历史打开的一扇扇门,依稀可以看到文明传达的足迹。
我热爱唐诗,因着他的瑰奇雄壮。我亦爱着宋词,因其委婉清丽,我热爱明清小说,是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融合着梦想与真实的世界。然而,我最爱的却是那些透着亘古芳香的记载着民族辛酸血泪荣辱的史学巨作,他们记载着前人的昨天,预示着我们的未来。他们让中华文明得以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司马迁、班固、司马光、袁枢、黄宗羲„„,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背后,就是我们民族闪光的历史。黑格尔曾说过“中国历史学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了的”。在这灿若星河的史学家中最亮的一颗无疑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在我们高中甚至初中的作文中充斥着他的“血泪史”,然而,我们真的了解他吗?我们反复歌颂着他的伟大,但他伟大在何处?我们知道的似乎也只局限于司马迁受宫刑,坚强不屈写史记,他一遍遍的被我们无知的阉割着,今天我想做的就是还原一个真实的司马迁,让我们向他高贵的灵魂致敬吧!
司马迁生在一个本身就具有传奇的地方,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自己“迁生龙门”,这里的龙门指的是司马迁家乡夏阳古城百余里外夏禹凿开的龙门,同时在这里也发生了韩信智胜魏王豹子军的传说。在这里司马迁度过了九年,九年后,它随着升官的父亲来到了富人的聚集地——茂陵。
在茂陵,司马迁从少年成长为青年。身为官宦子弟的他用十年了解了社会各色人等,也看到了上层阶级的生活,这为他以后写史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身为司马家的独子,司马迁自然背负着父亲全部的希望,虽然司马谈本人精通黄老学说,但为司马迁找到的两位名师却都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孔安国、董仲舒。董仲舒大家都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始作俑者,他本人对《春秋》
很有研究。孔安国,据说是孔子的十一世孙,以通晓《尚书》闻名。于是在父亲和两位名师的共同教诲下年轻的司马迁通晓了当时所需的各种学问。按照当时的传统,此时司马迁应该开始他的游学生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年轻的司马迁利用3年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追寻着先贤的足迹。长沙寻屈原,九江拜大禹,淮阴访韩信齐鲁谒孔孟。。。。。。这番游学不仅丰富了司马迁对自然的认识也丰富了司马迁的史学涵养。对比现今的我们,12年甚至更多年泡在书山题海中,司马迁这番经历无疑是可望不可即的。19岁,当我们还在象牙塔中高呼我还没长大时,司马迁已经在齐鲁大地讲习学业了。他开阔的视野和对历史的真切的感受也应是这段游学期形成的。
23岁,司马迁做官了,3年后他的父亲在陪武帝东寻途中病逝,为父亲守孝三年后依照父亲遗嘱接任太史令,并依父之言开始《史记》的创作。然而他没想到,仅在5年后,他的人生就发生了一次如此重大的转折。
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无论多么开明的皇帝,一旦真正触到利益,人最本质的欲望就会压过理智。然而老实正直一心著史的司马迁哪里懂得官场的“潜规则”。
天汉二年,李广之孙李陵在于匈奴大战中以5000将士杀敌逾万,但终因寡不敌众降与匈奴,武帝大怒,当朝臣子为求自保皆不顾事实进谗言,只有正直的司马迁句句实言的向武帝阐述李陵如何浴血奋战,如何屡立奇功。无奈武帝却越听越气,以“为陵游说”,“诬罔”之罪,将司马迁打入死牢。其实李陵事件只是个引子,在此之前,武帝就已经对司马迁心怀不满。司马迁是个太过于专业的史学家了,他所记录的历史都是他所信奉的真实,不懂阿谀奉承的司马迁对于当朝“老大”的错误照记不误,在《三国志》中就有记载,武帝在看完司马迁所著的《景帝本纪》后“削而投之”。
司马迁的牢狱生活持续了两年,在此期间他饱尝心酸“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棒槌”最终得来的却还是一张死亡判决书。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死或接受腐刑。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司马迁选择了后者“隐忍苟活”,“身死而心不死”。
我在想的是 ,大多数的人如果面临同样的选择经历同样的痛苦后是不是早就自暴自弃,真正的开始苟且偷生。而司马迁在经历了如此大的浩劫后是靠什么支撑下来?我认为是我们现代人普遍缺失的信仰。司马迁选择活下来的最大动因和支撑他完成巨作《史记》的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f7352f57c1cfad6195fa7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