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密尔格莱姆关于服从的实验的理解

2023-02-03 11:23: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对密尔格莱姆关于服从的实验的理解》,欢迎阅读!
密尔,格莱姆,服从,理解,实验
关于密尔格莱姆关于服从的实验

1963年,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密尔格莱姆做了一个关于服从的心理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如此令人震惊,使它在以后的心理学史上被无数次地提起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调查人们会如何服从一个损害他人的命令。他之所以有这个主意是因为看到在二次大战中那些人为服从所犯下的耸人听闻的暴行,以及贯穿在历史中无数由于服从而做出的不人道的事例。密尔格莱姆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服从命令变得如此紧要以致使人失去了按照基本道德伦理行动的能力,甚至同情心。要做这样一个实验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你不能在实验中真的去伤害别人。密尔格莱姆设计了一个相貌可怕的电机,上面有 30个标明伏特的开关,30伏一直到450伏并且注明了'轻度电击''中度电击''危险:重度电击'。但实际上这只是具模型,并不能发出真正的电击。 被试是40个年龄20岁到 50岁的男性。其中15个是蓝领或白领工人, 16人从事商业,还有 9专业人士。他们是从报纸广告或邮中得知耶鲁大学要做一个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心理实验而自愿来应徵的。他们将得到报酬,但事先也说明了不管他们来到实验室后如何表现,他们的报酬不变。这是因为怕被试在实验中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还有两个工作人员装扮成一个被试,一个'实验主持'。这个主持人穿一身灰色的实验室制服,显得很权威的样子。每个被试都是单独进入实验室的,并安排坐在那个假扮的被试旁边。'实验主持'诉他们这是一个研究惩罚对学习作用的实验。他们一个做'老师',一个做'学生',由抽签决定谁当哪个角色。真的被试总是被抽中当'老师',假的被试总是当'学生' (安排好的)。然后'学生'被带到隔壁一间房中,当着'老师'的面,在手臂上套上通向另一间房中的电机的电极。'学生'的手臂仍可活动,可以按在他面前标着 ABCD的按钮,这是为回答'老师'的提问准备的。'老师'拿到一张印有各种单词的纸,他会把这些词组读一遍,隔壁房间中的'学生'听到后就要记住,然后作答。这是些很难记的词。如果'学生'回答错了,'实验主持'就指示'老师'给他一次电击。每次电击都须比上一次的厉害 ( 加大伏特数)这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使被试觉得完全象真的一样。'学生'的回答有时对,有时错。随着'电击'''渐渐发出难受的声音,到电击达到三百伏时,'学生'开始敲墙并要求把他放出来。三百伏后他就再也没有声音了,也不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主持人要求'老师'继续下去,把不回答当作错误并实行电击。大多数被试在实验中会向主持人请求指示是否要继续。当他们请求时,主持人会说:"请继续""实验需要这样做""你必须这样做""你一定要这样做,没其他选择!"最后实验的结果是以每个被试最后愿意发出的电击伏特数来计算的。电机上一共有三十个开关,开到最后一个的被试是最服从的,而中途停下的是不服从的。 设想一下实验的结果吧。如果是你,你会听从主持人的命令而把电机开关一直推到450伏吗?在实验中有多少人会这样做呢?在公布实验结果之前,密尔格莱姆召集了一班耶鲁心理学高班学生还有他的同事,让他们作一个预测。他们的平均预测是只有百分之 1 2的被试才会这么做。 实验结果如下:

首先所有人都按到了300伏以上(这是那学生开始撞墙并哀求出来 )300 伏停下的有五人,315人, 330二人,345一人,360一人, 375 一人,450二十六人。其中十四人没有听从命令,继续到最高点。但是二十六人,也即百分之六十五的人服从了这个命令。尽管他们之中有些人也表示了对'学生'的关切,甚至对主持人不满,但他们最终还是服从了命令。当然,最后在实验完成后,真正的主持者向全体被试报告了实验的真相。

密尔格莱姆在这个实验的结论中说,第一个没想到的是被试对命令服从的程度。他们都是些普通的人,在做一个关于学习的实验。并不是些残酷的虐待狂。而且他们从小就知道强迫并且伤害别人是不道德的。为什么他们还要这样做?虽说'主持'以一个权威的身份出现,但你仔细想想,他究竟有多少权威呢?如果他们不服从的话,他们也不会失去任何东西。第二个使人惊奇的是在实验中有些被试表现出极度的紧张和焦虑,按说他们如果拒绝继续的话,就不会焦虑了。但他们并没有。 有个旁观者是这样描述的:"我看见一个成熟的、神态自若的生意人带着微笑和自信走进了实验室,但过了20


分钟,他却变成了一个震颤着的口齿不清的可怜人,好象马上就要精神崩溃。他有一会用拳头顶着前额喃喃地说,天啊,让我停下来吧。可是他却听从'主持'的命令直到最后。

密尔格莱姆在第一次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服从行为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从服从的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操纵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索。

密尔格莱姆操作的客观条件包括: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双方的距离分为四等,各等级的距离均有四十名被试参加,分析“教师”与“学生”距离的远近与被试服从的相关,结果发现“学生”越是靠近“教师”,被试越是拒绝服从,而距离越远,越容易服从。当被试者强迫性地把学习者的胳膊入在电击板下面时,服从率下降到30%,当能看到学习者时,服从率为40%,当只能听到学习者痛苦的声音时,服从率上升到62%

2.主试与被试的关系。双方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况:主试与被试面对面地在一起;主试向被试交待任务后离开现场,通过电话与被试保持联系;主试不在现场,实验要求的指导语全部由录音机播放。实验结果表明,在第一种情况下,即主试与被试面对面地在一起时,被试的服从次数多于其它情况下的三倍。

3.主试的地位因素。在主试的年龄、职务、权威性等不同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主试的地位越高,被试用最强电压电击“学生”的人数也越多。当发出命令的不是上述科学家,而是一名普通的助理时,完全服从的比例陡降到20%

密尔格莱姆研究服从的主观因素包括:

1.被试的道德水平。密尔格莱姆采用柯尔柏格的道德判断问卷测试了被试。发现:处于道德发展高水平的第五、六阶段上的被试有75%的人拒绝权威的命令,停止用电击处罚“学生”;处于道德发展第三、四阶段的被试中,只有12.5%的人对权威的指示表示出不服从。可见,道德水平与服从权威两者呈现负相关,即道德判断水平越高,服从权威的可能性越小。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命令一个道德水平很高的人去干不道德的事,往往是行不通的。

2.被试的人格特征。密尔格莱姆于是1966年对参加实验的被试进行人格测验,发现执行主试的命令,“学生”施加电击的被试,其人格特征有权威主义倾向。权威主义人格特征有一系列的特征:世俗主义,十分重视社会压力以及个人行为的社会价值;权威式的服从,表现为毫不怀疑地接受权威人物的命令;权威式的攻击,对于那些违反社会习俗和社会价值的人十分蔑视,主张坚决制裁,严厉惩罚;反对内省,强制压抑个人内在的情绪体验,不敢流露出真实的情绪感受;具有迷信意识和刻板现象,倾向于把责任从自已身上推卸给非个人所能控制的外在力量,经常采用简单化的二分法思想方法,表现为个人迷信和盲目崇拜;追求权力和使用强硬手段,从对权威人物的认同中,满足个人企图掌握权力及服从于权力的心理需要,否认个人的弱点。

密尔格莱姆的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也使得很多人感到震惊。在关注和震惊之余,也有人对这个实验提出了批评,这种批评主要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进行的。批评者认为“在实验中被试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不可忍受的,也许可能延续到实验后。而当他发现自己上当后,也可能由此产生对现实中的权威不信任的态度。

密尔格莱姆的实验告诉我们,群体性的暴行的发生与个人的人格没有多大的关系。对权威的服从而导致的从众行为是集体性的暴行产生的根源。米尔格莱姆的实验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正常的德国人、奥地利人和波兰人竟会进行死亡营这类的暴行,或者至少接受了对犹太人和吉普赛人及其它被厌恶的民族的集体屠杀命令。密尔格莱姆的实验通过将群体性的暴力行为归咎于对权威的服从从而绕过了对人性、人格的批判,从某种意义上讲,给人类和人类的文明做了一次辩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ec3f6c6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