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起源及风俗文化

2022-10-04 03:51: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重阳节的起源及风俗文化》,欢迎阅读!
重阳节,风俗文化,起源
重阳节的起源及风俗文化 一、 重阳节的起源

一般来讲,重阳节的某一些习俗在先秦时的社会风俗中就有显现,到了东汉时期,重阳 节正式形成,至六朝时定型,成为广泛流传于百姓中的重要传统节俗。

二、 重阳名字的由来

重阳二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籍《易经》当中:以阳爻为九。根据古代最早的哲学 想阴阳说,古人把世间万物分为阴阳两类,数字也不例外: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阳之极,月与日都是九,两个九相逢,固名重九:按字义来解释,阴的意思就是暗, 而、背面的意思,阳的意思是明,正而、表面之意。九为阳数,日月并阳,即九月九日是 两个阳数相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也有很多别称,如:九月九、九日、茱萸节、菊花节、女儿节、老人节等,这些 别称都突出了祥和健康、消灾祈福的主题。

三、 重阳节习俗文化

登高野宴重阳肖又称登髙节,这一名称源于重阳最具代表性、最核心的习俗登髙。重阳 登高这一习俗源于东汉,至三国和晋代,登高发展成了群众性的活动。东晋大诗人谢灵运为 了登高,还专门制作了一种登山木屐,人称谢公屐,李白就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 句。

九月,正值收获的季节,秋髙气爽,金桂飘香,在这样的佳节,郊游登高,令人心旷神 怡,既陶冶了情趣,又能强身健体。据史料记载,北宋就有人说:九月登高始于桓景。明代 也有人说:九月登高始于费长房教桓景避灾。据说在东汉末年,汝南的桓景跟随仙人费长房 学习道术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他们家乡会有瘟疫,并告诉了他解除的方法。 于是桓景回家让乡亲们九月九日那天手臂系上茱萸,并登高饮菊花酒。等到大家晚上回家, 看见鸡犬牛羊都死了,原来这些动物代替人死于瘟疫,人们最后成功存活下来。

登高,人们往往想到登山,然而在平原地区鲜有山脉,于是人们选择了塔或城楼代替, 亦可以攀爬亭台楼阁,大家登临一番,获登高之感。期外,登高有髙升之喻意,并且髙有髙 寿的意思,喻意人们可以长寿,很受老年人的重视,很多地方称重阳右为老年节,将重阳节 注入了尊老敬老的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

然而,登髙这一活动最初是为了狩猎、采药以及祭祀山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登 山才逐步演变为娱乐活动。《燕京岁时记》卷三中记录:

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椅,出郭登髙,南则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赋诗饮 酒,烤肉分糕,询一快事也。


可见重阳登高为生活增添了快乐祥和的氛围,使人与自然相契合。

饮洒设宴是重阳节的一个传统,从汉代以来,历代皇帝、官员至平民百姓,都喜欢在九 月九日这天欢歌宴饮。

赏菊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九月也称为菊月;菊花是传统的草药,百姓把菊花视为重 阳节的辟邪之物,因此,饮菊花酒和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文人雅七更是喜欢咏菊, 赞叹菊花的高贵品质,正因为菊花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重阳节又称菊节金节。

佩戴茱萸重阳节的三大习俗,除了登髙、耙洒赏菊,还有就是佩带茱萸。这一习俗大约 源于晋代。因为有重九是凶的象征,所以重阳右插茱萸也是辟邪之用。周处《风上记》:九月 初九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为了达到辟邪的目的,在重阳肖人们不但佩戴茱 萸,还食用茱萸。为给茱萸辟邪这一功效作出证明,古人还创作了桓景除瘟的传说。古书中 也有关于茱萸辟邪的记载,如《齐民要术》卷四引《淮南万毕术》:悬茱萸子于屋内,鬼畏不 入也。《辽史》卷五十三《礼志六》岁时杂仪载:九月九日又研茱萸洒,洒门户以禳。

同菊花一样,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之物,所以重阳节也有茱萸节之名。东晋葛洪《西京 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人们佩戴茱萸,是一种 对美的追求,在传统的观念中,茱萸是美的象征,并且还被视作长寿的象征。虽然随着重阳 节俗重心的潜移,佩戴茱萸这一重阳习俗转淡了,但它的人文价值流传久远。

除了上述重阳的三大习俗以外,重阳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并且根据地域以及民族文 化等的不同,还有许多不同于一般的杂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ea50f11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0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