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生,因读书而美好》,欢迎阅读!
人生,因读书而美好
唐刚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似乎这些都是封建糟粕,但读书能给人知识,给人智慧,让人心灵澄静,精神丰实,这确实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就是一个得益于读书的人。我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从1993年起,由四川文艺、中国文联等出版社出版的12部诗歌、散文集,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国内一百余家省市图书馆收藏,其中,吉林省图书馆收藏了我的散文集《瞿塘听潮》,诗集《秋天的背影》等8部。
2016年元旦,我在新浪网正式发布《唐刚诗歌奖》征求意见稿,向外界宣布:以自己毕生所得的稿费,设立“唐刚诗歌奖”。
就是因为读书,让我萌发了写作的欲望。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恢复稿费制度以后,我的第一首诗发表在《万县日报》上,获得稿费八角。从那时候起,我就在心中萌发了一个梦想:将自己一辈子的稿费积攒起来,设立“唐刚诗歌奖”,奖励奉节、重庆和中国优秀诗人。40多年来,我在报刊杂志发表了1800多首(篇)诗歌和其它文学作品,其中散文《瞿塘听潮》收入《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还发表近2000篇新闻报道,所得稿费一一登记在专门的稿费账簿上。截止2015年底,一共收到稿费16.5万多元,分文未动,再积攒3万多达到20万元时,就正式颁发“唐刚诗歌奖”。首届“唐刚诗歌奖”将在2018年前后颁发,如果稿费不足20万,我将用退休养老金补足。
能实现这个人生的宏大梦想,我就是得益于读书!
我的父亲一字不识,母亲在旧社会读过两年私塾。小时候,我母亲常常自言自语地背诵一些她在私塾学到的唐诗宋词,我听得津津有味。背诵“一位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古诗,当时我还不知道这首诗是李白流放夜郎时的杰作。
1959年,我7岁,正是吃食堂“大锅饭”的年代,我去小学读过一天书。开学的第一天,刚上两节课,肚子饿了,我与另一位同学便悄悄溜出校门,被班主任杨素华老师发现,老师说:“你们不上课,跑了,从明天起,就不要再来了。”我说:“不来就不来!”就再也没去上学。直到1961年我9岁时大食堂停办后,我才去学校念书。成绩特别好,每门功课都是全班第一,班主任罗素秀老师让我当上了孩子王——班长。
1963年我读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我的作文成绩特别好,一般都在95分以上。这时,我在脑海中萌发了一个想法:我的作文,要像课本上的课文一样,让它变成漂亮的铅字。有了这个想法,每次写作文我都很认真,从不马虎,每篇作文都当成课文那样去写。几乎每篇作文老师都要在全班作文课上当范文讲评。读三年级时的一篇作文《过年的一天》,班主任成诗梅老师居然给我打了100分。
我把上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一本“金钱板”小册子中的四句唱词引入了我的作文:“过去过年愁断顿,今年过年气象新,从前过年周身破,今年过年一片新。”这篇作文不但拿到高年级学生作文课上讲评,学校还推荐给四川省办的《红领巾》杂志。
我五岁时,哥哥姐姐读的小学或初中课本上的古诗和新诗,我能听懂,对诗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兴趣。他们读《悯农》、《锄禾》等唐诗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新诗,抑扬顿挫,很是传神,我听得入迷。一位大我十余岁的堂侄,他朗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读着读着,突然就不读了,我死缠硬磨要求他读,我说,“好听。”就是这些诗歌,在我
1
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发现家里有很多书,都是哥姐在学校读过的语文、算术、历史、自然、地理等课本。这些书放在我家仅有的一间爷爷传下来的瓦房楼上的一个大“秧篮”里。里边有一本50年代的《民间故事》,一本“金钱板”小册子。《民间故事》里的《金栗子和石蛋子》、《卖油郎》我至今还记得。我如获至宝,翻读那些书。不认识的字,就翻看有拼音字母的生字表。先是读语文,一直读到初中的语文课本。再就是读历史、自然、地理课本。《小马过河》、《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海燕之歌》、《我的母亲》、《我的童年》、《悯农》、《蚕妇》等,有的书反复读了很多遍,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家在乡村,大哥在解放前读了几年私塾的木刻和手写课本,《论语》、《大学》、《孟子》、《三字经》、《百家姓》等等。这些书我母亲非常爱惜,把它们放在一个木箱内,箱子里还有《东周列国志》。我读四、五年级时,就将它们拿出来慢慢读。这些书都是繁体字木刻印刷,许多繁体字我不认识,便连接上、下文的意思“猜着读”。有许多繁体字我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认识的。这些繁体字现在我不能全部正确写出,但只要翻开书,我都能认识。这些宝贵的书籍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
1965年,母亲让三哥学中医,三哥在他师傅那里拿回许多医书,从这时起,我与医书有了接触。三哥干完农活,早晚都要专心致志地读医书。我已十三、四岁了,知道人要生活下去,必须学一门技术。我放学回家放牛时,把三哥的医书也拿来读,心想长大当医生也不错。我先读《汤头》,再读《脉诀》。只需读三、五遍,就能背下来。后来,我进了工厂,不再读医书,也放弃了当医生的念头,但至今还能背诵《汤头》中的歌诀:“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阴破气而治疝霍乱。麝干疗炎,闭而消痈毒。苡仁医脚气而治风湿。藕节消淤血而治吐呕。闻知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后来,我记不清从哪里弄来了古版印刷的《唐诗三百首》,封面和封底都已破烂不堪,只是正文还完好无损,诗歌内容的字体很大,大字后面有小字注解。我反复阅读,朗诵,把这本唐诗翻成了“油渣渣”。
我叔父家有一部木刻版《说岳传》,叔父不外借,我叫堂兄一本一本悄悄偷出来给我读,读完一本,再拿第二本。就这样,我“啃”完了《说岳传》。这期间,在学校的图书室,我喜欢读连环画小人书,全套《十万个为什么》里,我专挑自然科学、天文、地理、农业知识等方面的分册来读。特别是读到天文方面的知识后,一到晚上,就遥望浩瀚夜空满天星星,对遥远的星河充满了无穷的好奇感。读到农业知识后,就去搞试验。书中介绍了一种农村种“懒苕”的新方法,这种“懒苕”的种植方法叫“苕生蛋”,整个红苕露出地面一半,把露出地面的半截用土盖住,待苕秧露出地面后,再把盖住的土刨开,让露出地面的红苕成为苕藤的根部。如此,在农历五月就可以挖红苕吃,而且产量特别高。我按照此方法搞试验,果然获得大丰收,母亲非常高兴。
在小学期间,我还接触了大量民歌。不仅增长了我少年时代的文化知识,也充实了我少年时代的精神生活。
进入小学六年级,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学校一片混乱,上课读的是“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著作》乙种本、《毛主席诗词37首》。我把毛主席语录、诗词背得滚瓜烂熟。这几本书,影响了我的人生之路。特别是《毛主席诗词37首》,使我真正爱上了诗歌这种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文体,让我真正走进了诗歌这片浩瀚的海洋之中。毛泽东主席那些伟大的诗篇,再加上我母亲从小对我的诗歌熏陶,使我参加工作后,能在业余时间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e8e7f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