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古诗词阅读理解(二)

2022-10-26 10:17: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骆宾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古诗词阅读理解(二)》,欢迎阅读!
易水,古诗词,阅读理解,壮士,此地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古诗词阅读理解(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 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B.首句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同时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

C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

D末句的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2.李岩认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1)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更显含蓄。骆诗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受外,还有对现实的感受: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有着远大志向,以用宾于王为志,愿洒满腔热血辅佐君王,建功立业造福黎民,然而生不逢时,仕途受挫,寒字写尽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

今日水犹寒巧妙地把古今联系起来,2骆诗构思更巧妙。虚实对比:通过的鲜明对比在读者心中激起情感的强烈震撼来烘托题旨。平易中见工巧。结构方面:骆诗跳跃性更大,更富艺术张力。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及手法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将理解与选项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C项,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错误。在涉及到手法的时候一定要拿捏的准确。根据理解壮士是指荆轲。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诗句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李岩认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诗歌的最后两句是: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大有今夕对比之意,通过写昔日的壮烈牺牲和今日水犹寒进行对比,体现了壮士虽没但仍显悲壮。诗人把握情感寄托到寒冷的江水之中,体现了诗人对古人的赞美和仰慕之情。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e632941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