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间文学》,欢迎阅读!
1、AT分类法——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
2、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创世神话——指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4、洪水神话——这类神话讲述的是人类在遭遇洪水几乎灭绝之后重新繁衍的故事。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情节:洪水的起因、结果,以及人类如何重新繁衍。这类神话古今中外都很普遍,大多为惩恶扬善式的。
5、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在我国民间,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如:讲古、说白话、摆龙门阵。
6、民间故事传承人——是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才能的人,他们大都记忆超群,阅历丰富,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他们善于把零散、断片的故事组织、连贯起来,经过生动的描述再传播出去,显示出惊人的集散故事的才能。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能够讲述较多数量的故事;二是讲述活动有较大影响;三是具有较高的讲述技巧,有独特的风格与创造才能。
7、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8、仪式歌谣——伴随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和婚丧礼仪等吟唱的歌谣。
9、田野作业——又称田野调查,它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 一、传说与历史的关系?
(一)传说离不开历史。传说的创作是以特定的历史事件、特定的历史人物或特定的地方事物为依据,若传说离开了一般历史事物的凭
借就不能称之为传说,只能说是民间故事。但是无论如何,传说是口头的艺术作品,它绝对不是历史的事实。有一部分传说,原来可能就是曾发生的一个事件,但是这种传说毕竟是少数,而且在传述过程中,它也不断受雕琢、装饰,也就是说受到艺术加工,与原来的事实已经不完全一样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传说大都跟神话和民间故事一样,是一种虚构性的作品,并不是历史事实。根据特定的历史事实进行的创作,经过流传,往往在传达中受到群众不断地加工、润饰,已经不可能是事实的原貌了。虽然,传说比起神话、民间故事来说,历史事实的影子较明显些,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传说不是历史。传说是形象思惟的,所以它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往往有主观的幻想与虚构。而历史却是逻辑的思惟,属于客观的陈叙,不允许有幻想和虚构,也不主张删减或增添。传说是记忆的叙述,是根基于历史的一种创作,是不断虚构的过程,而历史却是不断力求真实的的过程。
(二)传说不须历史证实。传说不需要历史的真实,但又脱离不了历史,正因为传说获得了某种历史的根据,才使得其中的故事情节显得真实可信,又因为传说不是历史本身,才使得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更典型化,增强了传说的艺术感染力,融入了民众强烈的爱憎和良好的愿望,这就是传说和历史辩证关系。
(三)传说可能成为历史。传说与历史如影随形,不离不弃。历史学家在史料阙如的情况之下往往会求助于民间传说,历代正史、野史和方志的编修者,曾经有大量运用民间传说资源的痕迹。而不识字的老百姓们,有时更是将民间传说当做真实历史而深信不疑。近年来兴起的口述历史研究,使民间口头传说具有了某种"合法"的身分,其数据价值若获得学术界的公认,则人们对传说作为史料的价值认同差异,只是运用它们的方法及程度不同而已。在民间文学研究之学者来看,民间传说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辅助材料,而且它本身就是了解民众生活与思想的第一手史料。民众在传说中对某个历史人物的褒贬,对某个历史事件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一种社会理想的表达,那么传说是有可能成为历史的。 二、中国四大古典传说?
1、《梁山伯与祝英台》讲的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2、《许仙与白娘子》由“许仙与白娘子游湖借伞”、“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原形”、“盗仙草救许仙”、“水漫金山斗法海”、“断桥相会”、“法海将白娘子罩于金钵压在雷峰塔下”、“小青迫法海进蟹腹”等脍炙人口的情节组成。
3、《孟姜女》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她是秦国的一名女子,在新婚之夜,丈夫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孟姜女不远万里为丈夫送去御寒的衣物,花了很长时间才到长城,然而最后却被告知丈夫已经死了,尸体也被埋在长城之下。孟姜女放声大哭,最终哭倒长城,找到了丈夫的尸体。 4、《牛郎织女》是流传在我国民间历史最优秀的传说之一,织女是中国神话中的天帝孙女,工作是编织云彩,后私自下凡与牛郎结合,西王母发现后,用发簪一划,牛郎与织女之间出现了一条天河(即银河)将两人分开。以后每年七月初七(阴历)才得在鹊桥(喜鹊搭建的桥)上相会一次。牛朗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三、民间文学的价值?
1.民间文学的社会价值在于其传承。这种群众集体所传承的文化,也许没有文献或古物那样能够经久保存,但是,它的生命力也不可低估。我们现在有些故事或谚语。已经在两千年前就被文人记录下来了,但是,直到今天,它还能够以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头上。例如西北山歌和纳西古乐的传承;
2.民间文学的政治价值在于反映人民政治倾向与社会潮流。民间文学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生活的必不可少的教科书和娱乐工具。此外,在婚恋、习俗、宗教信仰等礼仪活动中,民间文学也有其实用作用。政治斗争中民间文学反映了人民的政治倾向,体现了人民的政治利益,是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和手段。例如,五四时期流传于群众中新文化的口头宣传,正是共产主义马克思思想兴盛的先决条件之一;
3.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在于其多元化与大众化。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中国近年陆续发现的兄弟民族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 ,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 。而那些短小的故事 、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 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 。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 ,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 四、民间文学与民俗的关系?
民间文学是指从民间流传故事中采集、形成的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本土文学作品,其表现形式有民间小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评书、说唱艺术等,是一种通俗文学或口头传播的文化现象。而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是各地民俗习惯,如饮食、服饰、婚嫁、丧俗等等。从性质上看,前者属于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后者是社会科学的分支。 五、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
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之间既各自独立、相互区别,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作家文学可以转化为民间文学,民间文学也可以转变为作家文学。精英文学为了获得更广泛的读者群,开拓自己的艺术市场,必须借鉴民间文学的素材,在表现形式上带上某些“通俗”的性质; 民间文学要提高其社会地位和艺术表现力,也必须借助精英文学的力量扩大它的影响;而通俗文学既要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又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必须顾及到不同文化阶层的读者,一方面学习民间文学通俗易懂、清新刚健的语言以及编织故事的技法,另一方面借鉴精英文学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一些新的表现手段。这几种文学类型在互相促进中共同提高。这深刻地揭示了文学雅俗互动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这两种文学相影响,不但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被记录下来成为书面文学;而且,不少书面文学的诗歌、故事、传奇、小说等体裁,往往也是由民间文学发展而成的。至于书面文学取材民间文学或用它作“词藻”的,就更多了。同时作家的书面文学,在思想、想象和语词等方面也多少对民间文学起过一定的影响。到了现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思想等的剧变,两种文学互相影响的地方就更加增多。 六、农业谚语的科学性?
1、农业谚语是关于自然物候知识和农业生产相关联的经验与总结。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总结、充实和丰富其内容。
2、在有关气象的农业谚语中,揭示了某些自然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而有关时令物候的谚语,是根据寒暑季节的更替来揭示相伴随的物候变化,从而合理安排农时不误农活。 3、农业谚语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表现出地域限制。 七、怎样理解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
1、各种题材的作品俱收;2、各种内容的作品俱收;3、不同时代的作品俱收;4、多种异文的作品俱收;5、口头和书面作品俱收;6、讲演、表演的“情境”俱收;7、与作品相关的材料俱收。 八、田野作业的忠实记录?
1、忠实记录全部活动;2、准确记录方言土语;3、完整记录语气语调;4、精确记录语法特点;5、同步记录演唱过程;6、详细记录相关资料。
九、语文教学与民间文学。
作为民间文化,渊源流长,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土壤丰厚,存在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壮大于民间,灵活多变,丰富多采,为广大
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如《诗经》中的《国风》既为我国古代民歌的精华,是我国民间文学的集大成者,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他的艺术形式,象民间歌谣、民间俗语、谚语、民间故事、民间戏曲„„都是民间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也都极富魅力,可以说民间文化是一个极为广阔、深邃的空间。应该而且也绝对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极好场所,巧妙、灵活的加以利用,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都有着很好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e4cb52db4daa58da0114a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