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评课稿

2022-09-12 01:16: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评课稿》,欢迎阅读!
上册,古诗,语文,年级


部编版语文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评课稿

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x老师给予我们参与本次活动的机会,感谢x老师在整个磨课过程中的耐心指导和专业引领,感谢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同行的路上有你们,倍感幸福!

我和xx来自区内一所新建学校——xxx小学,在特级教师、校长xxx的带领下,老师们积极学习区域主张的“三性课堂”理念,努力践行“三课四学”,另外我校语文教研组一直在学习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的教学理念,尝试运用群文的方式开展平时的教学活动,前不久,在区教科院的指导下,我校xxx老师在市第七届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暨课外阅读优质课展评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第二名的好成绩。

那今天xx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 课堂呈现的效果,我觉得有以下优点: 一.聚焦单元整体,激活对比教学

基于单元统整的教学观,基于群文教学的基本方式,基于三性教育的理念,在本教学中,李老师以单元主题“家国情怀”为主线,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式学习三首诗,三次对比,三次统整,不断地渗透古诗学习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魅力。

第一次统整——整体感知 学情初探

学生对三首古诗有了初步感知后,李老师提问,“你能发现三首诗有异同吗?学生立马就能找到一些比较明显的异同,如诗人的朝代不同,性别不同,字数不同,如三首诗都跟战争有关,甚至有的孩子还能提出边塞诗的观点……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知道了学生现有的能力。

第二次统整——层层深入 步步铺垫

学生在x老师的带领下利用借助注释、查找资料想象画面等方式,结合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把诗歌读出了画面,读出了内容,读出了情感。李老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现场生成,并给予及时的点评。这一切都在为第三次大统整做好铺垫。

第三次统整——师生共情 对比出彩

三首古诗学完以后,教师有感情地引导读三首古诗,尤其是每首抒情的两句。 经过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再次统观三首诗,整理异同点,不难得出结论:






1. 每首诗都有抒发情感的句子,都抒发爱国情感,但是侧重点不同; 2. 前两首都有写景的句子,借情抒情,后一首是怀古诗,借典抒怀; 3. 前两首描写的是边塞的风光,是边塞诗。 二.凸显“四学”优势,引向深度学习

在传统的的古诗教学中,老师们通常用一节课学习一首或者两首古诗,通过诗题、诗人、诗句、诗情逐步理解古诗,而李老师这堂课摒弃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打破了固有格局,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已有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主动去建构,在“四学”的过程中去感知古诗的意思以及诗中所包含的情感。第一首诗《边塞》主要采用首学、共学的方式,第二首《凉州词》主要采用互学、群学、共学的方式,最后一首《夏日绝句》更多是的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小组合作,这样扶放结合的方式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展现了学生思维的魅力。 三.聚焦核心问题,扩宽思维空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从单元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导入,围绕“家国情怀”,用一个主问题贯穿始终“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你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通过观课我们可以发现,减少问题的数量,设计开放度较大、自主性较强的问题,有利于问题的聚焦,学生学起来方向性更明确,自主性更明显。

同时本节课也存在这一些不足之处:

1. 教师在每一次对比统整完成后都应该有一个简单的小结,可是今天课堂上没有展示出来;

2. 前面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后面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让课堂上的环节前后勾连,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见解,谢谢大家的聆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e44ae7f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2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