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简介》,欢迎阅读!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简介
一、课程主要目标
老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实务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该课程涉及内容极其广泛,而且极具应用性和实践性。由于该课程的特点,《老年社会工作》的教学本着理论联系实际,重点与全面兼顾的原则,使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学生对老年社会工作有一个全面实际的了解。教学中,既要保持基本内容结构的系统性,又要保持具体内容的相对开放性,不断吸纳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进行课程内容开发,并持续的和养老事业的现实相结合,达到课程内容整合、体系优化,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学模式。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第一,从我国将面临严峻的养老形势入手,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第二,从社会和谐、人类的发展及个体的生命历程入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人素养和环境意识。第三,从老年社会工作本身的重要性及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入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老年社会工作本身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并且不同的老年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差异,就需要工作者持续不断的学习,以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为老服务的理念,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养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体而言,通过系统学习该课程,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以及实践教学,要求学生:(1)系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2)了解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及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3)熟悉我国养老的现状及养老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4)通过案例分析,能对老年案主的问题进行方案设计;(5)能具体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及现行的福利制度政策为各类老年人解决问题;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特色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老龄化与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老年福利政策与制度、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及特殊问题老人的社会服务等。
老龄化与老年社会工作包括:(1)老龄化的涵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老年社会工作的涵义、目标、功能、原则,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1)老年社会工作的生物学基础;(2)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基础;(3)老年社会学理论。
老年福利政策和制度包括:(1)我国老年福利政策和制度体系;(2)我国的老年保障制度。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是该课程的主干内容,包括:(1)老年个案工作的涵义、模式和方法;(2)老年小组工作的涵义、模式和方法;(3)老年社区工作的涵义、模式和方法、老年人的社区照顾、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4)老年机构照顾体系、机构中的社会工作介入。
特殊问题老人的社会服务包括:(1)空巢老人及社会服务;(2)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社会服务;(3)老年人的临终关怀。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让学生系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精神和实践精神;在课程的内容编排、习题设计、课堂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运用知识对现实生活中老年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通过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研究、实践的教学氛围,综合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的特色是突出实践教学。通过教学和科研我们总结出了“ 全过程、多方位、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讲授和实践,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提高服务实践能力。能够根据所学的老年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分析、评估和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通过采用课堂讲授,及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倡导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多元化,培养学生更多关注中国现实生活的养老问题,注重研究真实养老现实、关注养老的发展趋势,最大限度的扩展学生的理论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将老年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与实践。以期为我国的养老事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详细的实践教学内容参见实践教学环节)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本课程是本科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总学时48学时,含16学时实践课,3学分。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考核方式)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多的用启发式的方式逐步引导,通过学生主动的探求来获取知识。采用服务学习的理念进行《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增强对知识的渴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相互配合、共同探讨和学习。
本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和深入实践并重,结合学生自学和专题讨论等形式,综合运用专题讲座、录像教学、案例讨论、答疑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形式
和手段,力求使得本课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努力塑造和优化学生的理论思维方式,提高其创新能力,促进其服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处于指导、引领的地位,尽可能用引导、启发的方式来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处于主动的探求、思考,甚至设计教学的部分内容的参与者。更多的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服务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成长,锻炼他们思考的机会、发言的机会,以及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制度。课程考核成绩逐步减少闭卷考试的成绩份额。平时成绩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成绩份额。期末闭卷考试。百分制。
五、实践教学环节(详见实践指导)
六、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本课程为大四学生第一学期所开。先修课程主要有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概论、社区工作、小组工作、社会心理学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e21a35902020740be1e9b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