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艺术鉴赏》,欢迎阅读!
视觉艺术与鉴赏
梵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英文名称:Still Life: Vase with Fifteen Sunflowers
创作地点:阿尔(Arles) 创作时间:1888年8月 类型:油画(Oil on canvas) 尺寸:93.0cm x 73.0cm
现存:伦敦国家画廊(London, National Gallery) 背景介绍及评价
1888年4月,已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梵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梵高一生创作了共十幅向日葵。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该画420X910厘米,现藏于米兰
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Milan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
视觉艺术与鉴赏
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
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耶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耶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耶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耶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名称】《蒙娜丽莎》又名《永恒的微笑》Mona Lisa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 【类型】油画 (画板) 【尺寸】77X53cm
【收藏】现藏世界上最大的法国美术馆:卢浮宫
作品欣赏《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第三幅—画作名称:《自由引导人民》
创作者: 欧仁·德拉克罗瓦 国籍:法国
创作年代: 1830年 风格:浪漫主义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
视觉艺术与鉴赏
题材: 历史 规格: 260×325cm 质地: 布面油画
存藏处: 巴黎 卢浮宫收藏
创作背景 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是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7月26日,经过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为了增强皇权,宣布解散议会,限制公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
这激怒了法国人民,他们再一次采取暴力革命,工人、商人、知识分子、城市居民,纷纷走上街头,举起枪支和石块,向王宫的壁垒进军。人民进行了三天艰苦的巷战,最终战胜了保皇党人的军队,逼迫国王查理十世退位。
德拉克洛瓦本人并没有参加这次战斗,但由于巷战打得最激烈的地方距离他的工作室很近,因此目睹了许多真实、悲壮的场景。例如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而少年阿莱尔则勇敢地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上,在中弹倒下之前还杀死了一名国王的士兵。受到人民起义的感召,德拉克洛瓦决定创作这件以当代事件为题材的作品。在给哥哥的信中,他写道:“虽然未能为祖国的自由而作战,但我至少要用绘画来为祖国争光!” 作品的影响
《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所展示的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正是表现了巴黎市民英勇战斗的情景。引导他们前进的是一个“自由女神”的形象,她一手拿枪,一手高举大革命时期的三色旗,成为画面构图的中心。紧跟她前后左右的是工人、市民、孩子、学生等。他们手持武器,踏着血迹和尸体奋勇前进。硝烟弥漫的背景中隐约出现巴黎圣母院教堂的轮廓。整幅画气势磅礴,色彩与明暗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用笔奔放,充分展现了浪漫派绘画的风格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e210f4fe518964bcf847cc0.html